新聞評論/「零日攻擊」為大選前導 愛國是門好生意
預定明年播出的《零日攻擊》劇集,大張旗鼓推出前導片;因涉及政府出資操作認知作戰,引起各界高度關注。文化部長李遠稱,審查委員認為該劇有「國際化」機會才批准補助,無關政治。導演也說,這部劇證明,抵抗中國侵略的題材能吸引投資人及市場。問題是,若真具商業價值,為何絕大部分資金出自政府,而官股主導的中華電信卻把補助金額列為機密?
從某個角度看,這部戲很像中華電信,都是「官股民營」。充滿民進黨意識形態的戲,大義凜然高談抗中,實際上卻以防範「第五縱隊」之名黨同伐異,進行政治清洗。在野黨質疑政府透過不同管道注資該劇,立馬遭綠營貼標「中共同路人」,果然不假。提前一年推官宣片,執政黨順勢擴大「伐異」砲火,這部作品儼然地方選舉的前導文宣。
中共對台滲透逾半世紀,當然值得文創作品探討;但由民進黨政府擔任金主,恐嫌不務正業。前綠委趙天麟的「中國小三」案,疑似在澳門開房間被偷錄的鄭文燦,都有被滲透嫌疑,卻皆被司法無視。抓不到大咖匪諜,就只能靠影劇虛擬嗎?從向心夫婦到基層里長,政府把「抓匪諜」當成勝選祕器。如今描寫紅色滲透的戲劇,則因「官股民製」,被質疑是輔選專用的大內宣,是合理的懷疑。
蔡英文執政後,常挑大選前上演政治題材電影。例如,2019年的《返校》,描述校園白色恐怖;2022年則有《流麻溝十五號》,由競選台北市長落敗的姚文智出品。製作者申請到政府補助,綠營政治人物利用揪團觀影打選戰,雙方藉此相互拉抬,分別賺取選票和鈔票。但這兩部電影,都不如《零日攻擊》有敲開國庫搬走上億元台幣的實力。
無論《零》劇是否為大選量身訂做,都高度契合政治市場需求。從反服貿運動起,抗中一直是大選重要論述,兩岸關係惡化則提供了寫實背景。蔡英文的連任大選,藉香港反送中營造亡國感,再加上美澳製造的王立強間諜案;這種沉浸在末日情境的大選模式,為民進黨一再締造勝選。今年,賴清德退回陳水扁的少數執政,已無「反送中」紅利可用,文宣高手便將「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改成「第五縱隊已在你身旁」,一邊召喚悲情,一邊鼓動槍口對內。
賴政府押注《零日攻擊》,社群平台討論熱烈,卻不見有人號召從軍。南部某國立大學學生作了四百人民調,五成七選擇「在家等,配合解放軍投降」。有人則反諷,既然宮廟和黑道是中共同路人,該擔心他們已滲入總統府資政及國策顧問才對。
《零》劇提前熱身,能否促成社會重視中共滲透,抑或反激發畏戰情緒,尚未可知,但負面效應已浮現。外媒將該劇視為賴清德執政的寫實,《華郵》便稱,短片反映台灣青年不願當兵,會讓美中懷疑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
對《華郵》報導,國防部迅速澄清,但說詞毫無說服力。因為這部唱衰台灣的作品,不只黑熊參與,更有國防部支援拍攝。荒謬的是,與此同時,解放軍推出《戰海疆》統戰片恫嚇台方;國防部只好再急推《堅守國土》短片反制。究竟人民要信黑熊還是顧立雄?
以兩岸的緊張關係,戲劇創作著意刻畫戰爭前夕景象,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拿納稅人的錢,洗納稅人的腦」,甚至是「挑撥納稅人的仇恨和矛盾」,那就太可恨。在台灣,以愛國為名的生意,從疫苗到雞蛋,都旨在圖利少數人,卻導致多數人不安與不滿。《零日攻擊》切勿重蹈覆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