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通電軍非正式軍種 負責電子戰
聽新聞
test
0:00 /0:00
![資通電軍網路戰大隊現役隊徽,徽中可見集合衛星、電戰、情偵截收等戰力。(取材自國防部青年日報)](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4/09/24/4/30594793.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北京國安部指控台灣「資通電軍」攻擊中國大陸網站,文章提及資通電軍是台灣當局建立的「第四軍種」。事實上,資通電「軍」並非軍種,國防部為呼應前總統蔡英文政見,特別在名稱中硬加入「軍」字;指揮部實際負責電子戰、網路戰及國防部本身通訊業務。
2016年總統大選前,民進黨國防藍皮書宣稱,要整併通資、情報單位,建立第四軍種「資電軍」。蔡英文當選總統後,2017年6月親自主持資通電軍指揮部編成,雖然媒體紛紛稱「第四軍種成立」,但官方文稿中卻全無「第四軍種」一詞。
軍方為配合執政黨口號,特意在資通電之後加上一個「軍」字,其實並非軍種,而是類似憲兵、後備的國防部直屬部隊。
「資通電軍」成立時,為符合中將級單位規模,除了負責國防部本身通訊與電子戰、網路戰的「資電指揮部」(少將主官)之外,大量併入各軍種通信單位,其中以陸軍最多,占了總員額6000人的大部分;各軍團通信群更名「資訊通信支援大隊」,改隸資通電軍指揮部。
新制上路後,旅級以下資通業務仍屬陸軍,陸軍司令部也保持通資處,中間卻被攔腰拉走,造成很大困擾。國防部去年終於想出「巧門」解決:各單位名義上仍屬資通電軍,實務上「編配」給軍種,讓指揮鏈重新順暢運作。
如今的資通電軍指揮部,實際職掌已等於過去的資電指揮部,但為因應時代需求,電子戰與網路戰人員的編制,均比過去擴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