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影射中國學生「論文造假」MIT教授道歉了

新墨州16歲少年涉槍殺4名家人 警趕抵現場「他已喝醉」

黑白集/縫起眼心更寬?攔路發飆怎交流

在沈伯洋「一切交流都是統戰」的口令下,因有一名陸生祝賀「中國台北隊」奪冠,使陸生團連續在清大、台大遭嗆。台大學生除高呼「這裡不是中國台北」,還說希望與陸生交流民主、自由和人權。但如此攔路發飆,算什麼交流?

懷有國名恐懼症的年輕人,其憤怒可以理解。但說穿了,此岸慣用詞和彼岸慣用語,都是政治意識形態的日積月累,你的憤怒和她的無辜都是同一來源。只要看看政治人物無謂的臉就知道,年輕人被訓練出「巴夫洛夫式」的制約反應,其來有自,但重要的是,自己如何超越這種膝射反應,多用自己的大腦思考。

政治的「馴化」過程,就是縫起你的眼睛、掩住你的耳朵,叫你少聽少聞,只要聽從政治人物的指令。原本陸生團意在交流,卻在台、清大遇到不懷好意的叫囂,或許讓陸生受到震撼教育,卻未能讓他們體驗到台灣民主的優越性,也就可惜了。

正如近日軍校下令刪除「中國現代史」,改為「世界史」,就是要避免軍校生唸到北伐、抗日的兩岸共同歷史。然而,縫起眼睛,視野會更寬闊嗎?跳過中國,直接用「南島」的台灣連接世界,如何了解先民渡海、閩客飲食的典故,如何解釋媽祖、關公信仰的來自,尤其我們每日使用的中文?

不要讓狹眼變狹心,不同的地方才更該看。

上一則

遺言「飛向起舞的星河」網友嘆:連離去方式都非常瓊瑤

下一則

陸生訪清大爆騷亂 台灣獨立、中國統一兩派互嗆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