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要成本」不滿國家鼓勵興訟 法官怒工作量難負荷
法官李昭然過世,激起法官負荷過重老議題。有法官批「司法院到底要裝聾作啞到什麼時候?」斥司法院未研議如何紓減訟源、減輕法官負擔,程序事項卻不斷增加,這種工作環境有誰能待?除了近年來詐欺案暴增,憲法法庭每宣告法條違憲,法官的工作量就可能增加,基層指大法官真的只會「解釋」,根本沒在考慮實務運作的困難。
司法院長許宗力對李昭然離世表示遺憾,表示幾年來已爭取修改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增加司法機關總員額1100人,推動減輕法官工作負擔各項制度。
但許宗力發言未讓法界感受到溫暖,抨擊聲浪紛沓而來,遭疑是藉著一名法官的死來「細數政績」。一名法官指節省法官勞力的措施寥寥無幾,但案件負荷年年上漲,管考也日趨嚴峻,法官面對不理性的當事人經常被檢舉、申訴,不僅毫無尊嚴,甚至還要單獨面對「為特定當事人利益服務的監察」,卻未見司法院有何捍衛法官之舉。
他說,更糟糕的是國家卻鼓勵人民興訟,除節省提告的成本,繼而廣開各種上訴、異議、抗告門路,大量給予不需要法律扶助的人濫用法扶,以致人民「樂於訴訟」,法官再多、機關再廣設,也不能定紛止爭。
檢視近兩年來的憲法法庭判決,包括要求販賣一級毒品但情節輕者須減刑、將辯護人與被告間秘密自由溝通而生之文件資料排除在搜索與扣押外、放寬再審事由等,讓法官在審理案件時,都增添了作業步驟。有法官說,「正義無價」掛在嘴邊容易,但漏說的是「實現正義需要成本」,累垮的是真正在辦案的法院法官。
李昭然輕生動機雖不明,但法院積弊卻逐漸浮上檯面,地院刑、民事法官平均月結60多件案子,且收案量不斷上升,但案件分配與減分文化是否公平,如何汰劣的問題長年難解。
有法官以台南地院徐姓法官霸凌書記官、法官助理案為例,許宗力去年訪視南院,高層仍官樣式交流,有人看不下去才「舉手」揭發,許「眼裡只有憲法」平時根本不在意「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