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401(k)與IRA結合運用 金融大師點明好處與陷阱

巴拿馬總統:運河主權不容談判 不給美船隻單獨降價

《2024遠見高峰會》AI加半導體對經濟影響無所不在 教育是未來發展的答案

左起南台科技大學代理校長周德光、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 (圖/遠見雜誌提供)
左起南台科技大學代理校長周德光、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 (圖/遠見雜誌提供)

AI產業蓬勃發展,帶動半導體產業及晶片技術「十年十倍」成長契機,這正是台灣嶄新機運。但全球地緣政治與先進製程的競爭,恐仍對半導體發展帶來隱憂,台灣產業該如何因應,抓住百年難得一遇的機運?2024遠見高峰會專題論壇第七場,以「AI新世代 半導體新盛世」為題,邀請四位產官學界領袖分享交流,為這個「大哉問」找答案。

今年以來,AI點燃全球半導體需求熱潮,推升台積電股價突破千元大關。根據資策會預估,2024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到新台幣4.76兆元,成長21.3%。2025年,可望將進一步成長15.9%,達到新台幣5.52兆元。全球半導體市場也在快速成長,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000~8000億美元,並在2030年突破一兆美元。連台積創辦人張忠謀也直言,客戶對AI晶片的需求,已不再談多少片產能,而是「多少間晶圓廠」。

但同時,全球地緣政治紛擾及先進製程的競爭轉劇,恐仍對半導體發展帶來隱憂。對此,產業該如何因應?

2024年第22屆遠見高峰會議程進入第二天(11月7日),一早舉行第七場專題論壇「AI新世代 半導體新盛世」,由《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主持,邀請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南臺科技大學代理校長周德光對談。四位產官學界的領袖,分別從地方政府扶植產業、半導體發展,以及AI多元應用、高教人才培育等不同角度來探討。

楊瑪利:大國博弈下,辛苦決策時刻將來臨

「很短的時間內,我們就要慶祝台灣半導體發展50週年!」楊瑪利開場就提醒,台灣的半導體發展非常成功,堪稱是全球最完整的供應鏈,還加上一個技術很難被超越的台積電。例如,台積電熊本廠開幕時,創辦人張忠謀就提到,現在晶片需求不是增加幾萬片就夠,而是要增加兩座、五座,還是十座晶圓廠才夠。

回首台灣的產業發展,1980年代,就是因為掌握電腦時代來臨,才有電子五哥。而現在到了AI時代,台灣再度拿到一手好牌,要怎麼好好發揮這一手好牌,對未來發展來說,是很關鍵的。但此時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在大國博弈的現況下,台灣半導體產業要如何做抉擇?將是滿辛苦的一個決策時刻。

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圖/遠見雜誌提供)
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圖/遠見雜誌提供)

盧超群:把力量放在教育,才能成就鑽石20年

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表示,台灣半導體領袖是台積電,但不能只靠台積電領軍。其實,台灣擁有三大優勢。首先,台灣的研發實力相當充沛,未來需要更多人一起發明、創新、創業,讓半導體的力量延伸到更大、更廣,希望未來不只有台積電。特別是川普當選後,「有寶貝的人不怕什麼人當選!」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強在哪裡。

其次,是AI加半導體時代來臨,台灣是幸運中的幸運。盧超群指出,台灣發展半導體40多年,一路上並不簡單,因為半導體的產業智慧非常集中。未來半導體還會擴張,因為AI跟半導體是孿生兄弟,如果沒有半導體往前推進,AI沒辦法運算得那麼快。「半導體過去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但這次AI的革命,包括自駕汽車、無人船、無人機等,每個人要使用的東西,在未來20年都會被AI影響。」不光是硬體,還有眾多各類應用,以及各行各業,都可以看到AI對經濟的巨大影響。這,就給了台灣極大的機會。

「像是今年的諾貝爾獎,就有三個獎項都頒給AI相關,」盧超群認為,這是有時代意義的。換句話說,傳統的思維模式要改變,而台灣,是最容易改變的一個地方。

不過,盧超群呼籲,「台灣的教育是我最擔心的,」我們要把力量放在下一代的教育,唯有如此,在半導體加AI時代來臨時,有了過去的黃金10年,才可以突破成為「鑽石的20年」。這樣的基礎就是教育,才能把各個產業動起來。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圖/遠見雜誌提供)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圖/遠見雜誌提供)

童子賢:AI前景深不可測!

有「文青董事長」之稱的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認為,AI是一種創新,也帶來轉型。AI發展的同時,全球也面對綠色產業與能源轉型。他指出,有三大因素帶動AI創新,首先是網路發展30多年後,累積足夠的大數據資料;其次是半導體技術進入2、3奈米,提供支撐大量運算所需的算力;第三則是演算法出現,藉由模擬人的注意力機制,帶動OpenAI GPT發展。不過,因為運算能量太龐大了,光演算法進步是沒有用的。

童子賢表示,OpenAI的三位創始人在2017年剛起步時,平均年紀只有29歲,外界會因此稱讚「英雄出少年」,但如果沒有黃髮之年(90歲以上)的張忠謀創辦台積電,三位年輕人恐怕也無用武之地。

類似過去的網路革命,童子賢強調,AI的出現是另一次數位革命。因為AI不是單一產品或技術,在未來幾年會浸潤到所有的裝置、數位產品,從家裡的冷氣、電視遙控器、冰箱、無人機等,「所有的數位產品都會像受到網絡影響一樣,受到AI技術影響,深不可測。」完全改寫現在數位產品的應用,將帶來很多新的機會跟創業。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圖/遠見雜誌提供)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圖/遠見雜誌提供)

羅達生:質變來帶來量變,推動高雄前進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表示,高雄近來爭取高科技產業進駐成果斐然,不僅吸引台積電在此設廠,未來高雄將是全球2奈米生產重鎮,極有可能再到1.4奈米;同時,也吸引包括穩懋半導體、默克集團等企業投資,預計五年內,創造超過4萬5000個就業機會。

說到高雄產業轉型議題,如何結合新興科技的基礎工業,也就是半導體跟AI這幾個產業,如何把它融合在一起,甚至互相結合,創造出一個更根深柢固、國際上不可替代的產業群聚。因為這樣的思維,所以特別打造南台灣「科技S廊帶」。羅達生強調,不管是南電北送或南水北送,高雄的水電供應都非常充沛。這顯示高雄在多元配置方案的永續發展目標,非常切合產業需求。

至於最重要的人才培育,高雄也與成功大學、中山大學合作,設立半導體與先進技術研究學院,提供晶片設計和半導體製造等培訓,滿足產業需求。羅達生指出,高雄目前大概有16所大專院校,每年大概有2100多名學士、碩士生。此外,市府推出多項優惠政策,如租金補助和稅收減免等,不僅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也帶動房地產和服務業的繁榮。羅達生期待,藉由產業轉型跟城市轉型,由質變來帶來量變,進而提升整個高雄城市風貌。

南台科技大學代理校長周德光。(圖/遠見雜誌提供)
南台科技大學代理校長周德光。(圖/遠見雜誌提供)

周德光:教育是AI浪潮下必須面對的課題

南臺科技大學代理校長周德光表示,AI已改變百工百業、人類生活型態的工具,以及社會的基礎建設。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AI不該只是工程領域的人興奮,而是所有領域的人都該如此。更進一步思考,養成人才的教育,內涵應如何改變?他認為,要從現行大學通識教育架構著手。

周德光指出,過去的大學通識教育,著重在文史哲領域,再加上憲法等;現在則變成分類通識的架構,能了解其他領域的在做什麼。人文社會商業與自然科學互相了解。但這些年來的發展,特別是AI橫空出世後,這樣的架構是否符合未來的AI世界,恐怕需要重新思考。

周德光認為,AI將會改變百工百業的面貌,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生活形態。「講工具好像太低了,我更希望它是information,像是社會的基礎建設。」他最後表示,「AI應用要精采,不只是工程,更需要各類人才,才能把AI發揮到淋漓盡致,讓人類社會生活的福祉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AI 台積電 晶片

上一則

川普上任中美對抗更劇烈?台前國防副部長:中美皆避戰 兩岸將接觸

下一則

川普1舉動恐重擊中國經濟 她指不等於傷習近平、綠營該憂怎對抗疑美論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