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時:北京利用熊貓影響美國地方官員

法國72歲夫迷昏妻供逾50男性侵震驚全球 判決出爐

諾獎得主朱棣文:台灣應不分黨派重新考慮核電

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說,台灣政治人物應重新思考核能使用。(圖/台經院提供)
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說,台灣政治人物應重新思考核能使用。(圖/台經院提供)

美國能源部前部長、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昨天表示,即便核能在台灣有爭議,但全球多國確實已重新接納核能屬於潔淨能源,台灣政治人物應不分黨派重新思考核能的使用。

朱棣文也示警,AI發展已成全球趨勢,資料中心用電量極高,已讓Microsoft、Amazon、Google、Meta等知名企業開始衡量並考慮使用核電,例如微軟決定重新啟動核反應爐、可產生1GW電力,還有些公司規畫開發小型反應爐,「一切都是為了資料中心」。朱棣文說,「懂技術的人,要勇敢向政治人物發聲,核能是可以帶來能源安全」。

針對朱棣文的說法,經濟部表示沒有回應。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等智庫昨舉辦 「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邀請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以「邁向電力超載及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其他挑戰」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朱棣文是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也是中研院院士。

朱棣文指出,核能可以帶來能源安全,當風不再吹、太陽不再閃耀,電力需要更多喘息空間;此外,假設未來再生能源占比達5成,剩餘5成電力仰賴煤炭、天然氣,但天然氣非常昂貴,台灣也沒有足夠儲存設施,可能10天就用完,但近來軍事演習不斷,萬一台灣被圍攻,會遭遇非常嚴重的能源安全問題,至於使用化石燃料發電則極為昂貴,且有產業外移危機。

朱棣文提到,預估至2040年,台灣共有4到6成能源來自風力、太陽能,但這有間歇性問題,將對電網、輸電基礎設施造成巨大壓力,需仰賴需量反應、AI科技、低成本能源存儲(如抽蓄儲能、白氫技術),也要注意外國勢力拖垮電網或天然氣管線的威脅。

先前表態「國家能源的發展不排除核電」的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也在論壇指出,氣候變遷是全球問題,但能源問題是在地問題,很多的電力供製造業使用,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因此發電業去碳化非常重要。

廖俊智說,若以數字來看,2023年使用約2800億度的電,若核二、核三廠能夠延役,或仰賴新的核能發電廠,加上台灣還有地熱、潮流能等其他再生能源,預計可以滿足2050年約5000億度的用電量,這些都是政策建議當中已提到的方案。

廖俊智表示,台灣因土地和資源限制,無法全面依賴再生能源,需要結合多元技術如核能與碳捕集來達成減碳目標。

中研院院士王平指出,環境議題沒有國界,不能用意識形態或政治考量來主導思維,淨零碳排是非常重要議題,對台灣來說很重要,對人類未來生活來說更是至關重要。

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盧展南說,關於供電風險,不能只是一句「我們不缺電」帶過,好的能源政策與淨零碳排策略,須要有先進的電網技術支持,電業管制機構應檢視供電可靠度、品質與韌性,提供未來供電風險資訊,且應多一點民間參與,善用民間力量降低供電中斷風險,公私協力維護穩定可靠及安全的供電環境。

天然氣 諾貝爾 能源部

上一則

扁朝大將馬永成回鍋 藍委:賴政府將更鷹派

下一則

日產擬併本田 鴻海斥資數百億搶親 盼建構品牌一條龍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