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就業數據強勁 美債殖利率飆升 道瓊挫逾660點

WSJ社論:野火燒出保險災難 加州政府難辭其咎

新聞評論/綠能專孵「小綠企」 拖垮多少國營事業

中油、台電和中鋼過去都是國營事業「金雞母」,貢獻鉅額稅收,近年卻連續虧損。究其原因,都與背負不當能源政策包袱有關。台電迄今累計虧損達4000多億元(台幣,以下同),中油則為600多億元,均有待政府編列預算填補。中鋼剛歷經投資「興達海基」失敗,承受64億元虧損;經濟部最近又命它成立「台灣智慧電能公司」推動綠電,需承擔長期鉅額的支出,引發了工會不滿。

中鋼工會近日北上抗議,指責「經濟部坑殺中鋼」,其來有自。六年前,中鋼奉命成立「興達海基」承做離岸風電水下建設,扛起「百分之百國產化」的使命。未料因競爭力不足,加以歐盟告上世貿組織,新任經長郭智輝去年底決定放棄國產化政策;興達海基只能慘敗退場,中鋼虧損60多億元。

此事尚未止血,經濟部旋又要求中鋼成立泛官股的綠電平台「台智電」,任務是大量購買離岸風電,再小量轉售企業。由於該計畫是25年統購,總價高達5500億元(約167億美元);工會質疑,在缺乏完善制度規畫下,「台智電」可能淪為另一個大型錢坑,讓中鋼難以翻身。這樣的質疑,並非杞人憂天。以民進黨政府對風電誇下「百分之百國產化」的海口,一到郭智輝就隨口「無痛放棄」,試問:政府政策還有什麼是持久可信的事?

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因受到與「台獨信仰」並行的「非核家園」理念強力牽引,不斷脫離科學和理性的軌道,到了「政治目的」超越「經濟民生初衷」的地步,為了「非核」,所以不惜成本發展綠電,並大量採用昂貴的天然氣發電,這除了增加人民的負擔,也違反「減碳」的普世價值,更造成日夜供電不穩的問題,甚至帶來天然氣槽船易遭海上封鎖的國安危機。更糟的是,所有壓力轉嫁到台電身上,包括電價「凍漲」、「買貴賣低」等,一個原本健全的公司便被搞得面目全非。在「政治人」的外行領導下,台電如同政府的奴工。

中油雖不直接發電,但因負責採購運送天然氣,多年吸收油電「凍漲」成本;久而久之,金雞母也變成落湯雞。民進黨只要下令「凍漲」,能源政策的錯誤立刻隱形;事實上,那些民眾看不見的問題,都被轉換成國營事業的虧損,政府再利用預算撥補的方式,展現他們對國營事業的救援和施恩。換言之,國營事業這些年來,一直扮演「粉飾政策錯誤」的角色。

換個角度看,綠能政策更重要的「功能」,是在催生「小綠企業」,無論綠能發電再落後於目標,無論綠電價格再高,諸如「雲豹」等大小綠電新貴都能依附政策飛黃騰達。本事大的,光靠轉投資或牽線就大發其財;本事小的,靠著剝削太陽能板底下的土地一魚幾吃,照樣吃香喝辣。就算八竿子與發電扯不上關係的台鹽,前董座陳啟昱也能搭著順風車成立「台鹽綠能」,利用不平等合約掏空公司十幾億,然後揚長而去。

這也難怪,中鋼員工對於「台智電」的前景要瑟瑟發抖。目前台智電的功能定位,比較像是要解決上游離岸風電業者的銷售,它自己則要承受極大的囤電風險;再者,該公司董事長目前由經濟部標準局長陳怡鈴暫代,但其實際大權將由年方30出頭的「小英男孩」副總鄭亦麟掌控。這樣經營的模式,或有利綠營裙帶企業發展,但對中鋼或台智電而言,誰能感到放心?

最近中鋼股價失守20元大關,反映了投資人的不安。人們該擔心的絕不只是中鋼,而是拖累眾多國營事業的綠能,將何去何從?

綠能 投資 民進黨

上一則

黑白集/海基會不務正業 預算被砍剛好而已

下一則

前年改委員:民進黨政府年改邏輯矛盾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