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中風風險飆5倍 7旬翁送加護長庚微創手術救回
![林口長庚心臟整合中心團隊引進胸腔鏡,進行心臟不停跳左心耳關閉術,陳紹緯教授(中)及手術團隊合影。(長庚醫院提供)](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4/04/23/29512465.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70歲吳先生有慢性肺病,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台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醫師陳紹緯表示,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會是一般人5倍,經過討論,決定透過微創手術,替患者解決二尖瓣逆流問題,並關閉左心耳來降低未來中風風險。
70歲的吳先生,有慢性肺病,數月前被診斷重度二尖瓣逆流及心房顫動,醫師建議手術治療。但傳統開胸手術的大傷口,或是標準微創手術仍需心臟停止並使用人工心肺機,都讓患者與家屬卻步,遲遲不願意手術,只使用藥物治療。但最近因病患心臟衰竭症狀加劇,住進林口長庚醫院加護病房緊急插管治療。
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教授葉集孝指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正常狀況下,心房與心室會依序規則收縮,推動血液循環。當心房顫動發作時,心房的肌肉會像顫抖一般紊亂抽動,無法有效收縮,而讓心房失去功能。心房顫動可能導致心悸、胸悶、頭暈、無力、呼吸急促等,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
「最麻煩的是,心房顫動會導致多種嚴重併發症。」葉集孝說,心房顫動的發生率也會隨著年紀而提高,長期處於心房顫動將導致心臟衰竭,患者死亡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倍。此外,滯留在心房內的血液可能會漸漸形成血塊,若血塊剝落,隨著血液流出心臟,便可能造成血管阻塞,而導致腦中風、腸中風、腎臟中風、肢體中風等狀況,危及性命,因此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會約是一般人的5倍。
葉集孝說,心房顫動的治療包括矯正心律及使用藥物來預防中風,矯正心律方面可以嘗試口服藥物或使用電燒手術,降低心房顫動發作的機會。對於中風危險較高的心房顫動患者、服用抗凝血劑仍反覆中風的患者、不適合長期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可以考慮接受左心耳關閉術。
陳紹緯表示,在與家屬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治療,以同時解決二尖瓣逆流的問題,及關閉左心耳來降低未來中風風險。術後患者順利恢復,目前狀況穩定,在門診持續追蹤。呼籲有瓣膜疾病及心房顫動的民眾,不要因為害怕手術而延誤就醫,宜及早至專科門診追蹤及治療。
陳紹緯指出,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是透過左胸側邊3個小傷口,在胸腔鏡的輔助下,藉由新式器材從左心耳外安裝左心耳夾,不需開胸、不需讓心臟停止跳動,在3D重組超音波影像的導引下便可以有效的關閉左心耳。此技術必須經心臟內外科團隊共同評估每一個病人的病灶結構及手術適合性,手術過程中除了心臟外科多人團隊外,還有心臟內科超音波影像專家,以及心臟麻醉專家醫師共同參與,給予病人完整的照護。
研究也發現,心房顫動所產生的血塊約有9成是源自於左心耳。根據一項大型臨床試驗結果,心房顫動患者如接受心臟手術,術中一併關閉左心耳,可避免血液滯留形成血栓,在手術出院後五年追蹤發現,有效降低腦中風風險4成。林口長庚自2022引進新式左心耳夾以治療心房顫動,相較傳統手術,除了更有效的關閉左心耳,還可降低手術時間及減少出血風險。至今年3月,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已成功完成第100例新式左心耳夾手術。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