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清潔劑到底抗什麼菌?專家解釋超乎你的想像

食品用洗潔劑標榜的「抗菌」是指什麼意思呢?多數人以為是使用洗潔劑清洗後,留在食品或容器具表面的維持抗菌效果,但台灣長榮大學食品安全衛生與檢驗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許淑真解釋,抗菌成分主要為了能讓洗潔劑保存較久。
對於特別強調「抗菌」的食品用洗潔劑,消費者是否應視為首選?許淑真指出,食品用洗潔劑的功能是將食品表面或接觸面清洗乾淨,且清洗完之後,可減少洗潔劑殘留。而標榜含有「抗菌」的洗潔劑,是指抗菌成分能讓洗潔劑保存較久,並非留在食品或容器具的表面維持抗菌效果。
食藥署強調,食品用洗潔劑有無抗菌效果,在使用上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如果食材清洗後仍需要加熱才能食用,那麼洗潔劑中含有抗菌成分其實是不必要的。
許淑真提到,以蔬果、果皮為原料發酵製作的洗潔劑(常被稱為環保酵素),由於發酵過程中可能產生甲醇,使得成品常有甲醇含量超標的情況。因此,民眾無論是自製或購買這類型產品,都須特別留意。
食藥署呼籲,挑選食品用洗潔劑時,以包裝、標示完整的產品為優先,避免選購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
食藥署也叮嚀,了解食品用洗潔劑的標示規範、購買前仔細閱讀產品標示與說明,才能購買到真正讓人安心的食品用洗潔劑,避開廣告過於誇大不實的產品。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