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你無法跟他談判」 麥卡錫預測 拜登不會自行退選

華郵執行長難止虧損又爆新聞倫理醜聞 恐難逃去職

有尿意就上廁所?醫曝「最佳排尿時機」避免膀胱病變

(取自123RF)
(取自123RF)

許多人因為工作繁忙,習慣性憋尿,使泌尿道反覆感染。不過,泌尿外科醫師侯鎮邦在臉書解釋,不少民眾往往會誤解「憋尿」與「儲尿」,建議大家要適度忍尿,讓膀胱發揮儲存尿液的工作,才不容易造成膀胱的病變。

侯鎮邦表示,許多人從小就被教育「不要憋尿」,但往往會誤解「憋尿」與「儲尿」兩個不同的觀念。他指出,不管是門診的病人、手術過後的患者,還有自己在醫學會學術報告的主張,他都是支持正常的膀胱必須要讓其有正常的儲尿工作,也就是不要一有尿就去尿,要適度忍一下。

對此,侯鎮邦建議,等膀胱感覺有七、八分滿再去尿,「各位大可以放心,這樣不叫做憋尿,也不會導致尿路感染」。針對「一有尿就去尿」,侯鎮邦列出3大問題,第一點是會讓人患得患失,當民眾一天的專注力都在膀胱,會嚴重干擾生活品質。

侯鎮邦接著說明第二點,當膀胱內的尿液不夠就去尿,會增加膀胱逼尿肌的負擔,雖然年輕人可能感覺不出來,但年紀大後膀胱收縮功能退化,「排尿就變得很弱、很細、甚至滴滴答答」。

第三點,侯鎮邦強調,當膀胱的逼尿肌長期負擔增加,反而會造成膀胱病變、延展性差與慢性纖維化,並直言「你的膀胱就應該像這一把弓,正常的拉弓,射出去的箭才會又快又遠」。

上一則

整天穿高跟鞋女模拇趾外翻腳痛難忍 微創手術矯正改善

下一則

乾癬不只皮膚脫屑 脂肪肝、糖尿病、虹膜炎都是共病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