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成績優異 哈佛等名校仍拒收」華生嘆難跨招生隱藏偏見

黃仁勳、貝佐斯都有投資 Perplexity AI涉剽竊作假

酷暑下如何養生?中醫師教「養心」妙招

圖片來源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圖片來源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高溫天氣來臨,21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後,該如何養生?飲食上又該注意些什麼?

古代有句諺語「冬至湯圓、夏至麵」,為何夏至過後,宜多吃小麥做成的麵?「比起用糯米製成的湯圓,由麥製成的麵食,就食物的屬性上來說,比較涼爽,更能促進食慾。」中醫師陳潮宗解釋。

「養心為主」 多吃紅、酸食物 少吃鹹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重要的養生原則;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時刻,傳統中醫認為,由於夏至過後,氣溫變熱,許多熱性疾病(如中暑)變多,間接性的疾病也隨之而來,像是食慾不振。

陳潮宗中醫師說,「從中醫的觀點,夏至養生,養『心』是關鍵,這個『心』不單單指心臟,而是首重『心神安寧』。主要是因為天氣熱,容易水分攝取不足,造成血液黏稠度過高,進而影響血液循環。建議大家可多吃一些清肝利水、消熱的食物。例如:苦瓜、冬瓜、茄子和小黃瓜等。」

另外,也可多吃紅色食物。陳潮宗說,「中醫認為,每個季節都與我們人體的器官相對應,盛夏時節五行屬火,對應心臟,五行屬紅,因此多吃紅色的食物,能補氣養血,達到養生效果。如果可以,少吃甜,改吃酸鹹,主要是因為夏天易流汗,吃一些酸味食物有助減少出汗;而吃鹹鹹的食物,則能補充因為汗水而流失的鈉,幫助電解質恢復平衡,改善大量出汗帶來的不適。」

「養肺為輔」 避免久待躁熱環境

心肺相連,簡單來說,心臟會將肺部高含氧量的血,經動脈運輸供應到身體各部位,同時,亦會把血液從身體各處經靜脈集中送往肺部,彼此就像齒輪運作,互相牽引。如果其中一方產生問題,另一方也可能受到影響。陳潮宗提醒,「所以夏至除了要養心,避免長時間待在躁熱環境,潤肺也很重要,平常可多吃像是白木耳等富含果膠的食物,或者適量喝些胖大海茶、羅漢果茶(放涼飲用更好)都是不錯的選擇。」

宜吃「3類食物」 忌做「3件事」

夏至養生宜清心火,陳醫師建議不妨多吃以下3類食物。

1.清淡食物

包括綠豆、青菜、瓜類、甘蔗、梨子、雞肉、魚肉。因為夏季濕熱,容易使人體的消化道機能變弱,建議可以清淡飲食,降低對腸胃的刺激。

2.苦味食物。

苦瓜、蓮子、芹菜、秋葵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中醫認為苦味食物可以清熱除濕、清心消炎、活血利尿、消除煩惱、平靜心情。

3.酸味食物。

番茄、檸檬、烏梅、山楂、鳳梨、奇異果、葡萄。酸味食物不僅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亦能促進食慾。

面對高溫,許多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又或者因工作關係,經常進出冷氣房,忽冷忽熱的溫差使得皮膚毛孔快速收縮,交感神經過度反應,常造成身體調節不適,產生頭痛。「冷氣病」隨之而來。對此,陳醫師提醒,「平時一定要保持運動的習慣,開冷氣時,室內溫度千萬別調得太低。另外,忌夜臥貪涼,小心感冒;晚上10時過後,最好別碰冷的食物,以免影響腸胃道消化。」

超簡單消暑法寶 1消暑茶飲 +2穴位按摩

●生脈茶

食材:西洋蔘、麥冬、五味子。

作法:食材各5克,加上1500至2000c.c.,慢火熬煮10分鐘即可。

功效:祛除夏季炎熱,汗出過多的心悶不適。

神門穴(手腕橫紋,靠小指側的凹陷處):可安神寧心,清火涼營(心血),調氣逆。

足三里(膝蓋下方,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

【本文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

高溫 骨鬆

上一則

老翁身負2個大血管瘤 劇痛昏迷送醫救回一命

下一則

婦人胸痛心電圖、X光找不出異狀 「1檢查」秒見右冠狀動脈阻塞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