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對強生放話:開支法案若不果決 議長寶座恐怕難保

預期將被起訴 紐約市長前首席顧問自首

很多長輩練深蹲體力贏年輕人 運動是防老化利器

65歲不是人生分界。(記者許正宏/攝影)
65歲不是人生分界。(記者許正宏/攝影)

進入超高齡社會,台灣每5人就有1人65歲以上,但65歲真的就老了嗎?發表於「Research Square」期刊的研究顯示,「60+」的嬰兒潮世代因生活與醫療條件改善,平均比過去「年輕」10歲,人類益發年輕,「延遲轉大人」,應重新建立對老的定義。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比爾德(John Beard),蒐集英格蘭近1萬5千名逾60歲以上者資料,針對步行速度、握力、平衡感、記憶力進行分析,發現與前幾代人相比,如今70歲的身心狀況更加年輕,1950年出生者於68歲的健康狀況,與1940年出生者的62歲一樣,「或許70歲應成為新的60歲。」

身心條件好 老人門檻上移

不只身體變年輕,德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研究團隊,針對1萬4千人詢問,「哪個年齡是老人?」1911年出生者於65歲時,回答71歲;1956年出生者,65歲時卻回答74歲,如今被視為老人的年齡有延後趨勢。

聯合報系退休力大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高齡者在「健康」得分優於其他族群,覺得健康狀況「很好」比率隨年齡增加,75歲以上有2成5,40歲到49歲僅8.55%;高齡者也願意投資健康行為,每3年健檢比率以65至69歲最高,逾八成,其中男性為7成7,高於女性的6成9。

每周運動5次且每次30分鐘以上,也是75歲以上最高,近5成5,年齡愈輕,沒運動習慣比率愈高。天天五蔬果以65到69歲最為力行,達5成5;攝取堅果與年齡成正比,未滿30歲僅2成,65歲以上逾6成5。

選全穀類為主食也以75歲以上最高,達5成4,其餘年齡層皆未達半數。動腦、閱讀有助避免失智,有閱讀習慣也以75歲以上最高,超過八成。

年齡是數字 不是治療分類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退休年齡65歲,最早是1880年德國俾斯麥提出,一開始是福利保障概念,但被沿用為「老人」定義,其實許多西方國家已不再以年齡設限,在美國,若因年齡被要求退休會被視為歧視。年齡只是數字,即使是臨床醫學提供治療,多以健康狀態或功能分類,並非年齡。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認為,現在65歲長者跟以前大不相同。「老」的門檻已向上移動,若要評斷什麼是老,身體衰弱可視為評斷標準。很多長輩上健身房練深蹲、舉重,根本不需要博愛座,體力比久坐的上班族還好。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目前65歲能領敬老卡,有人感覺是被「認證」的老人,心裡不喜;但有人很開心,享優惠到處玩。65歲不是人生分歧點,老人更不應被視為「負債」。

想要保老本 年輕就開始動

張淑卿以前總統馬英九橫渡日月潭為例,由於已74歲「高齡」,被限制是「最後一游」,但馬前總統很享受這項活動,也在時間內游完了,體能甚至比年輕人還好,「沒有人會認為馬英九老吧?」

陳亮恭指出,研究發現,同樣年齡老化程度較慢,除了好基因,就是平時維持運動。詹鼎正提醒,運動是預防老化不二法門,年輕時就要規律運動,有助「保老本」,不要用年齡來斷定老年,不管幾歲都要有一顆學習的心,就能「老人不老」。

退休 馬英九

上一則

睡姿看健康問題 醫:這樣睡是心臟衰竭的前兆

下一則

幻想被明星跟蹤… 思覺失調者失婚失業 靠長效針劑重生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