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市警109分局 加強打擊糧食券盜竊

川普將就任第47位總統 就職典禮8大看點 預計發22萬張門票

巴黎平價食堂

新藝術風格裝潢的平價食堂。(圖∕林良姿提供)
新藝術風格裝潢的平價食堂。(圖∕林良姿提供)

今年春天,我和先生前往法國北部旅行。除了欣賞當地的風景名勝和博物館中的名畫雕塑,品嘗法國美食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提到法國料理,腦海中浮現的是那精緻、美麗的擺盤餐點,配上優雅浪漫的用餐氛圍,令人充滿期待與嚮往。

抵達巴黎的第一晚,我們即在一家米其林餐廳享用主廚套餐。餐點的確精美可口,但因分量較小,先生吃完覺得沒有飽足感,而且這頓飯價格不菲。作為預算有限的旅行者,我們不可能經常於這類高級餐廳享用昂貴大餐。幸好巴黎還有許多經濟實惠的平價餐廳,提供傳統的法國家常菜。接下來的旅途中,我們光顧了三家不同的平價食堂(Bouillon),體驗了法國一般民眾的日常飲食文化。

法語中的「Bouillon」原指「高湯」或「清湯」,這類餐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期。當時,一位名叫阿道夫.巴蒂斯特.杜瓦爾(Adolphe-Baptiste Duval)的肉販,從肉湯得到靈感,開設了第一家Bouillon餐廳,專門提供簡單、快速且富有營養的菜餚,深受勞工階層的歡迎。隨後引起仿效,逐漸蔓延至整個巴黎。這些平價食堂秉持「價廉質優」的宗旨,提供法國經典家常菜餚,包括各種燉肉、湯、蔬菜、內臟料理、以及簡單的甜點。如今Bouillon餐廳已經成為法國料理文化的一部分,不再受限於藍領顧客群,也吸引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士和觀光客前往用餐。

隔天我們選擇了一家位於巴黎一區的平價食堂用餐,這間餐廳於1832年開業,歷史相當悠久。餐廳座落在一棟典型的歐式木筋屋內,裝潢充滿了法式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 Style)裝飾特色,從大面的鏡子到繁複花色的瓷磚牆面和彩繪的天花板橫梁,以及紅絲絨的椅背椅墊,無不散發出濃厚的法國歷史風情。該餐廳客似雲來,前法國總理克雷蒙梭(Georges Benjamin Clemenceau)和著名的小說家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都曾是這裡的座上賓。

這家餐廳不接受訂位,門口經常大排長龍,所幸翻桌速度很快。我們只等了大約十五分鐘便被引導到二樓的座位。看到菜單上琳瑯滿目的菜色,價格又實惠,我們忍不住貪心地點了許多菜。光是前菜就點了六道,包括兩份青醬焗蝸牛(Snails)、烤韭蔥(Chives)、魔鬼蛋(Devil Egg)、魟魚(Ray Fish)佐美乃滋,以及鵝肝慕斯(Foie Gras)配吐司。

蝸牛是經典的法國名菜,這裡的蝸牛用大蒜、香草、黃油調味,舖上些許麵包粉,焗烤到外層微酥,噴香誘人,剩下的醬汁可用來沾麵包,令人食到吮指。烤韭蔥在亞洲和美國的餐桌上並不常見,它是將韭蔥的蔥白烤至軟爛後淋上大蒜奶油醬汁,風味獨特。魔鬼蛋則是將水煮蛋黃與美乃滋和黃芥末混合,製成滑順的蛋泥後再回填至蛋白內,看似簡單,卻是法國的家常小吃。魟魚佐美乃滋是一道清爽的冷盤,將魚肉切成細絲,拌上美乃滋並加上紅洋蔥絲提味。而我最喜愛的前菜莫過於鵝肝慕斯,搭配蘋果醬和烤吐司,將鵝肝的濃郁與果香完美交融,美妙的滋味令人難忘。

主菜我們點了四道,其中凱昂風味的牛肚(Caen-style tripe)是這家餐廳自1879年以來的招牌菜,用香料與高湯燉煮牛肚,使之軟爛,有些像粤菜的牛雜煲,但對我來說略帶膻味。相比之下,孛根地燉牛肉(Burgundy Beef Stew)則是我比較喜愛的鄉村料理,這道菜紅酒醬汁香醇,滲透到每一塊鮮嫩的牛肉,底下的通心粉也吸滿了醬汁,十分美味。接著整條乾煎的海鯛魚(Sea Bream)搭配香草、大蒜和紅蘿蔔上桌,魚肉鮮美,但調味稍嫌清淡。最令人驚訝的是這裡的油封鴨(Duck Confit),與傳統香酥的油封鴨腿不同,廚師將鴨肉剝成碎片,疊上馬鈴薯泥,最上層以生菜和蔥花點綴,擺成圓柱形排盤,外形和口感都顛覆了我對油封鴨的印象。

此外,我們還點了一壺法國諾曼第和布列塔尼地區知名的蘋果酒(Cidre)佐餐,喝來酸甜清爽,帶著蘋果的芬芳香氣。甜點方面,我們選擇了青蘋果冰沙(Green Apple Sorbet)和烤布蕾(Crème Brulee)。原以為青蘋果冰沙是一般的水果冰淇淋,沒想到它其實是加了白蘭地酒的冰沙,主要是用來清口助消化。最後的烤布蕾則不過甜,外層焦糖酥脆,內層柔滑細膩,為這頓晚餐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因和鄰座相距很近,隔壁桌的兩位法國女士見我們點了滿滿一桌,很熱心地指導我如何夾住外殼,用叉子取出蝸牛肉,並與我們分享這家餐廳的歷史與她們最喜歡的菜餚。這段愉快的交流為整頓晚餐增添了更多的樂趣,也讓我對巴黎的平價食堂有了更深的認識。

十天後,我們造訪另一家標誌性的平價食堂,這間餐廳於1896年開業,因其原來的顧客群以工人為主,所也被稱為「工人餐廳」。這次除了必點的焗蝸牛之外,我們還嘗試了培根生菜、豬鼻子(Thin slices of pork snout)、 豬肉捲(Homemade pork terrine)等前菜。「豬鼻子」聽起來有些嚇人,但其實和中菜的豬皮凍頗為相似。豬鼻子經煮熟後加果膠凝固成凍狀,冷卻後切片,搭配黃芥末食用,外觀和口感就像是附有膠質的大片火腿,並不如想像中可怕。至於豬肉捲,則是將絞碎的豬肉與蔬菜香料混合,做成捲狀後烤熟,切片後食用,口感較豬鼻子凍紮實。

主菜方面,這次我們終於品嘗到了整隻烤油封鴨腿,外皮呈深褐色,肉質油潤不乾柴。然而對我而言,還是中式烤鴨的香酥與美味更合我意。另一道先煮後炸的烤豬腳,可惜沒有豬皮,缺少了應有的酥脆口感,賣相不太討喜,味道不過不失。這家的燉牛舌相當軟爛入味,整體味道中規中矩。這幾道主菜都搭配馬鈴薯、薯條或薯泥,保證客人都能吃飽。最後我們點了焦糖布丁當甜點,結束這豐盛的一餐。

接下來的旅途中,我們又去光顧另一間平價食堂,菜單和味道與之前的兩家餐廳相似。

與高貴優雅的正統餐廳(Restaurant)或愜意悠閒的小酒館(Bistro)相比,在熱鬧喧譁的平價食堂(Bouillon)用餐,消費親民許多。這裡的菜餚多為預先準備,採用標準化大規模的烹調方式,所以能降低成本。雖然稱不上精緻美食,口味見仁見智,然而其豐富多樣的菜色,巧妙展現了法國料理對食材的靈活運用,讓人得以一窺法國飲食文化的多元與創意魅力。所品味的不僅僅是桌上的佳餚,更是巴黎歷史悠久的風華,和其中蘊含的平民日常飲食文化。

在這些裝潢華麗復古的百年餐廳裡,不需花費昂貴的金額,客人就能品嘗到各式法國傳統料理,享受酒足飯飽的歡暢愉悅。我啜著酸甜的蘋果酒,望著滿桌豐盛的菜色,心中深感人生真是美好。(寄自德州)

烤韭蔥。(圖∕林良姿提供)
烤韭蔥。(圖∕林良姿提供)
孛根地燉牛肉。(圖∕林良姿提供)
孛根地燉牛肉。(圖∕林良姿提供)
凱昂牛肚鍋。(圖∕林良姿提供)
凱昂牛肚鍋。(圖∕林良姿提供)

觀光 預算 名勝

上一則

第一天上崗的考驗

下一則

自來貓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