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民主黨對拜登辯論表現大為惶恐 該怎辦卻無共識

好市多烤雞換環保新包裝 消費者不領情

母親的簡易早點

前幾日早晨,我做了一款蔬菜餅(見圖),鬆軟美味,家人輕輕地咀嚼,靜靜地回味,唇齒留香,一致給了好評。我高興地告訴家人,這餅原是我老母親的首創。說著,記憶的閘門打開了,往事旋即浮現腦際,我想起幾十年前母親做早點的情景:

皖南山村的清晨,天還矇矇亮,隨著陣陣的公雞叫聲,我家廚房的煙囪已升起裊裊炊煙,灶台上的鍋裡,熬熟了一鍋熱氣騰騰的雜糧粥,平底鍋裡煎著吱吱作響的蔬菜餅、蔥油餅,蒸鍋裡的蓬鬆的三合粉發糕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母親在廚房裡正忙得團團轉。

不一會,太陽從院牆外的天空露出半邊臉,院內的麻雀嘰嘰喳喳地叫了,雞們也不甘示弱,在院內展翅撲騰起來。這時我和哥哥、小妹睜開惺忪的睡眼,起床,坐上了吃飯桌。母親迅即擺出一盤盤發糕、蔥油餅、蔬菜餅,舀上一碗碗雜糧粥端上桌。母親望著我們狼吞虎咽、津津有味吃著的三兄妹,仍忙得不歇手,未能坐下一起吃,卻欣慰地笑了。

上述這幾樣早點,母親是精心搭配的:發糕是粘米粉、麵粉和玉米粉混合,溫水攪成糊狀,加酒釀、糖粉發酵,表面撒紅棗碎裝飾,上籠蒸熟;簡易煎餅是將院裡拽來的小蔥切碎,和入麵粉或其他雜糧粉,加進少許鹽,調成稀糊煎成;蔬菜餅,母親總要提早揉麵,麵團膨脹柔軟時,滾成一張張薄皮,包入蔬菜,做成餅狀,慢火煎為兩面微黃。用的蔬菜常是嫩南瓜絲、瓠子絲、茄子絲、豇豆碎、小白菜、莧菜、韭菜等時蔬,拌入豬油渣、菜油,豆醬調味;雜糧粥,母親是用少許粘米和多種豆類,加玉米、花生,睡覺前,全部食材放入大鐵鍋,架起乾柴燒熟,然後留炭火在灶堂,讓稀粥在鍋裡焐燜到天亮,即成了香甜軟糯、入口即溶的雜糧美味啦。

母親做的早餐是多樣的,有時還會煮上一鍋玉米糊、小麥粉糊,配幾樣時蔬小菜,譬如辣椒炒豆腐丁、炒茄丁、炒豇豆或白蘿蔔絲等;有時水煮白米粿,或烤焙撻粿。

提起撻粿,那是徽州的特產,每個徽州女人都會做。母親從小在北京生活,成家才到山村,雖半路學藝,但也做得很好。她常是第一天晚上就和麵,滾皮,包上豆黃酥或蔬菜,皮是麵粉,或是玉米粉、小麥粉。晚上在大鐵鍋燙熟,次日清晨,在木炭火上烤焙一下即可。特別是豬油渣餡的玉米粉撻粿,在木炭火上烤焙成兩面焦黃,香香脆脆,美味無比,多年過去,那種滋味至今仍然難忘。

為了家人吃好,母親做點心不僅注意食材搭配,還精心調味。平日,她準備了多種調味品擺在廚櫃,都是自家土製的,譬如:熬的豬油和油渣、豆醬、野蘑菇油、桂花油、菜籽油等。操作時,母親常酌情綜合性地調味,做出的每樣點心、每樣食品都很鮮美,比常人做的大勝一籌,不僅家人愛吃,也受親友、鄰居青睞。

幾十年前,皖南山村貧窮落後,百姓生活拮据。我們家因為母親勤奮又有智慧,普通的瓜菜、雜糧,經母親的手,也能讓一家老小吃得有滋有味。直至如今,回想起來,仍覺回味悠長。母親仙逝已經二十二年,但她的勤勞和智慧和愛心,永遠是她給後代的非物質遺產。

母親所處的困苦年代早已過去,今天物產豐富,食材應有盡有。豐衣足食了,人們也更注意飲食的高質量:既要多吃自然食品,多吃蔬果、雜糧,又要保證豐富的營養素。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愈來愈被重視,早餐吃得好,有助大腦發育、記憶力增強、肥胖率降低。

現在,我家早餐也不再隨便應付了,每當我晨起忙碌時,就想起了母親往日精心製作的早點,多用粗糧雜糧、瓜果蔬菜,覺得很合今天的健康要求,我該學習。當然還須增加營養,所以,我家的早餐既是古今結合,又是中西合璧了。我常做各種蔬菜餅,也常煎雞蛋、培根、香腸等,讓家人美好的一天從早上開始,我也樂在其中啦!

雞蛋

上一則

這火雞有主嗎?

下一則

歐洲的美酒與咖啡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