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加州宣布進入禽流感緊急狀態

Fed轉鷹 道指重挫逾1100點…連跌10日 50年首見

學生時代看電影(上)

我在滬上外國語學院大本畢業,去北京外交學院讀雙學位,之後畢業在北京與多國使領館工作,再也沒能定居回上海。二○二二年回滬探親訪友,我揣著懷舊心理,走訪了學生時代經常看電影的那幾家電影院,還好,它們還都在那兒,沒有在上海這幾十年來大建大拆時被拆遷。

離我家最近的,是位於浙江中路上的浙江電影院,其次是西藏中路與漢口路、沐恩堂對面已改名為「和平影都」的和平電影院,再是西藏中路上、市百一店旁邊的大上海電影院,最遠的是南京西路上的大光明電影院。這四家電影院是我學生時代光顧最多次的,留下了不可抹滅的深刻記憶。

從我懂事起,我的童年和學生時代基本上是在文革時期度過的,在那家家戶戶還沒有電視機的年代裡,看電影成為人們娛樂的主要形式。兒童時期的我,能夠看上一場電影,往往事先會興奮期待好幾天,就像盼望過年過節那樣的高興與隆重。

看電影的最早記憶,還是在我學齡前,記得放映的電影是「霓虹燈下的哨兵」,那時我還太年幼,一點也看不懂,沒等電影放完就嚷著要回家。上學前後,我去的最多的是浙江電影院。電影院很小,座位是木板的,條件不太好,因而票價最便宜。當時一張學生電影票價是一角,成人才一角五分;學校組織學生看電影,可以購買學生票,如果自己去買票,就按成人來收費。但就是一角五分錢,我家貧都捨不得花錢買票看一場電影。

記得浙江電影院經常放映「地道戰」、「地雷戰」等戰爭故事片,我要看新上映的「地雷戰」,但家長不願出一角五分錢,我哭著請求都不管用。

結果還是我的鄰居趙建平--我二哥的同學,他父母親都有工作,家境較富裕,替我出了一角五分,請客讓我看上了「地雷戰」,使我破涕為笑。

上小學後,學校每學年都會組織學生看幾場電影,大多是「南征北戰」、「英雄兒女」、「奇襲」等國產故事片,或者是阿爾巴尼亞、越南和朝鮮等進口片。學生時代我看的次數最多的電影是「英雄兒女」,不下於十來次,幾乎每年學校會組織學生去看這部電影,但奇怪的是我都百看不厭,感動萬分。

我們去的電影院主要是浙江電影院、和平電影院和大上海電影院,很少去大光明電影院。因為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是很高檔的,座位都是沙發椅子,因而票價最高,二角五分到三角;而且影院很大,上下兩層,前後有幾十排之多,每排也有四、五十個座位,很氣派。和平電影院和大上海電影院的票價,處於浙江電影院和大光明電影院之間,一般成人票二角到二角五分。

印象最深刻的有那麼幾場電影。一九七四年朝鮮彩色電影「賣花姑娘」在中國上映,因故事情節悲慘動人,轟動了整個上海城,上海市民邊看邊哭,最後哭得一塌糊塗。該影片譽滿全市,一票難求,我家好不容易搞到兩張電影票,我哭著要看,最後家長只好讓我和小哥去看。

都在傳說,看這部電影要備好一塊手帕以便擦眼淚,然而我看了電影後,雖感悲切但卻沒有哭泣,心裡有些失望。然而幾年後上映的朝鮮寬銀幕彩色故事片「金姬和銀姬的命運」,卻深深地打動了我,引起我的強烈共鳴。

電影院 越南

上一則

獨立書店方興未已 全美去年新增200家

下一則

唯一華人 97歲盧燕入選2025好萊塢星光大道名單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