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洛杉磯屋主砍薪50元 園丁「報復」摘光柿子樹

放不下?吳奇隆、劉詩詩傳婚變 前妻點讚1「尷尬」留言

「古早味塑膠」賽璐珞(上)

賽璐珞(celluloid)是最早商業生產的合成塑料,它的前身是硝酸纖維素塑膠(cellulose nitrate plastics),約在一八四八年被發現。一八六九年美國人約翰·韋斯利·海悅(John Wesley Hyatt)把這種塑膠的製法簡化,將成品命名為Xylonite,然後於一八七○年又將該產品改進之後註冊,商標命名為Celluloid,中文語系普遍音譯作「賽璐珞」,這樣一個商標產品名字之後成了骨董塑料的代名詞。

賽璐珞之所以誕生,說來與美國人酷愛撞球有直接關聯。撞球在十九世紀的美國被視作優雅有品味的高級娛樂,富人名流或有點家底的鄉紳家裡多流行設有遊戲間擺放撞球桌,用來待客交際與自娛。最早撞球桌上的每粒撞球,都採用象牙製造,材料多源自非洲,幾經濫捕,象牙供不應求,造成各國缺貨,導致美國製造撞球的老闆曾懸賞一萬美元徵求替代象牙的材料。

這一萬美元賞金,誘使約翰·韋斯利·海悅苦心鑽研象牙替代品,結果他在材料開發成功之後卻念頭一轉,成了老闆,自營賽璐珞品牌建廠。除了生產製造仿象牙撞球與仿玳瑁製品之外,賽璐珞的「熱可塑」特性也常見用於製作眼鏡架、樂器,以及後來的乒乓球。

此外,賽璐珞也被運用在早期與攝影與電影相關的材料上,亨利·萊辛巴赫(Henry Reichenbach)與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於一八八九年推出了以賽璐珞或硝酸纖維素塑膠質材製造的軟性照相膠卷,專用於他們當時開發的站立式柯達相機,而後伊士曼發展出了聞名全球的「柯達公司」。

在美術與攝影用途上,賽璐珞製作出的底片與影片膠卷經久使用發現,缺乏足夠的穩定與耐久性,更有近火易燃的危險,即使如此,它也曾風光過數十載,柯達在上世紀三○年代大力推廣個人家用相機與底片的同時,也推出了所謂較不易燃的「改進版」賽璐珞底片。在安全塑膠還未被開發與普及以前,賽璐珞產品所存在的「隱患」,似乎在大眾沒有其他選擇的現實下被長期忽略。

老一輩人童年看電影應該都有此記憶,賽璐珞膠片在放映中,常見觀賞至興頭上時影片因摩擦生熱自燃,畫面突呈現出燒灼扭曲的「火災亂入」。放映師得趕緊停播,幸運時發現影片只被燒掉一兩格的話,剪掉重接後便可繼續放映。觀眾此時往往耐心等待,當作是「中場休息時間」,甚至影片好不容易修復、再次啟動的瞬間,會報以熱烈掌聲回饋。(上)

上一則

卡夫卡辭世百年後親筆信拍賣 預估成交價11萬美元

下一則

「學習當個說故事的人」系列活動 24日南加登場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