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國會山莊附近發現可疑包裹 傳內含煙火

華爾街日報:中國駭客已從網路竊盜升級為軍事武器

印象黑馬河

過去的三十年裡,因為工作關係,我曾冬夏各去過一次青藏高原上的共和縣黑馬河鄉。

第一次去黑馬河鄉,是三十年前的冬天。當時我們一行四人,從重慶搭乘飛機到西寧,再駕車從西寧出發,沿多魯、潢源方向,經倒淌河到青海湖邊的黑馬河鄉。

沿途經過牧區,看到藏民的生存環境,大大地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於是,我們還專門到公路邊的一戶藏民兄弟家裡作了深入考察。一般說來,生活在公路沿線的藏民應該是條件相對較好的了,但他們住的「家」還是那種「地窩子」。所謂地窩子,就是從草地向下挖一個深兩米左右、面積十多二十多平方米的土坑,上面用樹枝做檁條,用細樹幹做椽子,鋪上樹條撒上一層雜草,蓋上一層碎土,然後糊上一層厚厚的草泥,那就是他們的「家」。

地窩子裡面的全部家當,就是鋪在地面上的兩塊睡覺的氈子,和一個三塊土磚圍成的灶。半截「牆壁」上掛一個燻得黑不溜秋的燒奶的壺,和一個同樣黑不溜秋的大銻鍋,還有幾塊面盆大小的青稞餅,另外就是堆在地上的一大堆用著燒奶和取暖的乾牛糞。零下十多二十度的天,幾個孩子還光著腳。因為實在太冷,我們大致了解了一些基本情況,和他們照了幾張相,便匆匆鑽進車裡直奔黑馬河而去。

當時的黑馬河鄉政府雖然通了公路,但泥結石路面不但很窄,而且坑坑窪窪滿是積雪。大門前掛了一塊藏漢文書寫的「共和縣黑馬河鄉人民政府」的木牌子,兩側各有一塊「發展經濟振興牧區」的標語牌(見圖)。

大門裡面有一個小壩子,大約有七、八間土房,那就是政府的辦公用房,其中一間土房裡,開了一家小商鋪兼小飯店。我們別無選擇地到另一間土房,也就是他們養護公路道班的招待所寄宿。

招待所的條件那叫一個差,四張木板床的屋子裡,取暖的爐子不到半夜就熄了火,外面呼嘯的寒風像狼嚎一樣通宵一聲接著一聲,房間的門插上了門栓,仍然被風吹得乒乒乓乓響個不停。我們蜷縮在到處冰涼的被窩裡,凍得瑟瑟發抖。屋裡沒有衛生間,夜間已是零下二十多度,加上黑燈瞎火,根本不敢出門上廁所,只有硬憋。

好不容易睜著眼熬到天亮,我們到小飯店讓老闆用高壓鍋煮了一盆半生不熟的麵條,老闆說高原上用高壓鍋燒水也燒不開,麵條煮到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這時我們也是饑不擇食,哪怕是只有鹽味的白水麵,也要盡力往肚子裡嚥。

這次的黑馬河之行別的不說,給我們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生存環境惡劣。

第二次去黑馬河,是三年前的夏天。這時的黑馬河已是今非昔比了,新建的鄉政府大門是一座牌坊式建築,藏漢文浮雕的「黑馬河鄉人民政府」在大門橫梁上赫然醒目,政府大院的辦公樓大氣不奢。回想當年的鄉政府,激動地拍下照片對比紀念。

原來比較集中的幾間土房,已經變成了一排排門類齊全的商業門市,大坑小凼的泥土公路已變成寬闊的柏油路。以路代市的沿街商鋪特色鮮明,從全國各地運去的蔬菜水果和其他各類商品琳瑯滿目,與內地的商場集市幾無差別。

當年夜宿的公路道班招待所,自然是杳無蹤影了,取而代之的是頗具民族特色的「黑馬河旺湖酒店」。我們再也不會只能吃高壓鍋白水煮麵條,而是可以飽食如在家鄉「成都川菜飯店」裡重慶大廚老鄉烹製的麻辣美食。

我們也更不用擔心晚上凍得瑟瑟發抖、連廁所都不敢上了,雖然海拔三千多米,但每個帶衛生間的客房都裝有空調,常年可控二十多度,二十四小時熱水供應,儼然住進內地星級賓館。

最漂亮的建築,要數新建的九年一貫制綜合學校,矗立在青海湖邊的中小學教學樓排列有序,操場寬闊規範。這樣的硬件設施,一點不輸內地辦學條件。

相距三十年,兩進黑馬河,深深感受到曾經貧窮落後的黑馬河鄉,也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煥發出了勃勃生機。祝福黑馬河,希望黑馬河的明天會更好!

上一則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下一則

多老才算老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