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WSJ:深海已成為無人載具戰場最前線

辣椒這成分有益健康 但對男性不是好消息

閒話投稿

上世紀七○年代,台灣的「中央日報」贈送我航空版報紙,那時我弟弟在舊金山世界日報」任編輯,因此我也訂購了他主編的報紙。閱報之餘,引發我寫小品文章的想法。

寫稿所面臨的第一問題是方格稿紙,尋遍舊金山唐人街的文具用品店,居然沒有一家賣方格稿紙的,因此只有自己畫方格稿紙,再複印多份以供寫作之用。

稿紙有了,便開始寫。記得第一篇文稿是一九七九年投到中央日報去的,當時電郵還不普及,寫好的文稿要寄到台灣去,唯一的方法是航空郵寄,郵費按稿件重量而定,一切順利的話,大約一星期左右可以寄到,見報的日期大約是兩、三個月後的事情。

那時的編輯,沒有回函告知採用與否的通知,幸我有贈送的航空版中央日報,每次收到報紙後,首先要看的是,文章有沒有上報。記得那天在報上見到了我的文章,真是欣喜若狂,重複地看了三次。一九八一年開始向世界日報的上下古今版、家園版、副刊投稿,如同中央日報,文稿也需郵寄到台灣,極不方便。

在我投稿初期,報紙都是傳統從上到下的直排版,中央日報與世界日報也不例外。中央日報一直到它二○○六年停止發行為止,都是如此。世界日報北美洲版,在一九七六年創刊時是直排版,後期改為由左到右的橫排版,這對於文章中要附加英文的方便不少。

二十一世紀電腦普及,不需用方格紙來寫文章了,在電腦上寫好的文章,用免費又快速的電郵寄出,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文稿就可以從美國電傳到台灣。

我從二○○二年退休後,向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投稿的次數增多,二十多年來,累積了不少有趣經驗。

有次我寫了篇文章,回憶一九四九年初到台灣時的生活,題目叫「柴米油鹽」,文章內容跟家庭有關,因此就投寄到世界日報的家園版去。不料兩星期後,收到不能採用的通知,理由是與家園版的宗旨不符,想想看也對,這回憶過去的文章,應該投到上下古今版去,於是轉投。不久之後,也收到不能採用的通知,未告知理由。兩次被拒之後,只有將這篇文章束之高樓。

一年之後,重新閱讀一下,發現這篇文章確實絮煩無味。因為我是學工程的,將文章裡的柴米油鹽分門別類地敍述,有點像數學上的公式,缺少文藝氣息。因此改頭換面,將內容變更一下,題目也改為「軍眷實物配給」,重新投到上下古今版去,這次成功了。

去年寫了篇有關我妻子的事,文章叫做「我的老伴」,寄出前先讓老伴過目一下,她很滿意。想不到寄去上下古今版後,一個多月沒接到回音,讓我無限心急,因為以前投的文稿,兩星期左右定會收到編輯的回音。老伴一再對我說這篇文章「拍馬屁」的氣息太重,編輯閱讀後,不屑回應。我無以回答,只有去電郵詢問,很快地接到編輯回郵,因一時疏忽存檔而造成錯誤。文章不久見報,老伴高興之餘,複印多份寄給好友。

投稿的好處之一,是文章登出後,可以收到一份稿酬,稿費雖然微薄,但是我的兩個孫兒女非常開心,因為爺爺答應用這稿酬請他們去麥當勞,好好吃上一頓他們喜愛的漢堡。

退休後不久,著手開始寫自傳,想讓在美國出生的兒孫們知道些先輩的歷史根源。二十多年來向中央日報與世界日報撰寫的一些文章,正好敍述了我一生的經歷。因為兒孫不諳中文,花了很大的功夫將這些文章翻譯成英文,連同中文原稿,今年春天編印成書出版。

值此耄耋之年,特別感謝世界日報,感謝它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我有機會用腦寫作,不必擔心老年癡呆症發生在我身上。

世界日報 退休 舊金山

上一則

議員李眉蓁為愛女 手作保養品 只送不賣

下一則

溫泉公園賞秋行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