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記者中文比她強 夏納翰:你現在應該沒法去中國了

CNN:川普擴美版圖計畫直逼「路易斯安納購地」

巴黎地鐵優先座長者排最末 亂讓座恐惹人不開心

巴黎地鐵也有保留座,但椅子並沒有以不同顏色區分,只在特定區域上方貼了貼紙,盼禮讓座位給身障、無法站立、抱小孩、年邁者和孕婦。(中央社)
巴黎地鐵也有保留座,但椅子並沒有以不同顏色區分,只在特定區域上方貼了貼紙,盼禮讓座位給身障、無法站立、抱小孩、年邁者和孕婦。(中央社)

台灣大眾運輸乘客因博愛座起衝突,存廢再引熱議。法國地鐵有「優先席」,但不分顏色,長者排在順序最末,後於身體不適者。法國長者普遍也不愛被主動讓座,認為那是顯得虛弱的象徵。

近日台灣的捷運博愛座頻引發糾紛,究竟基於美意與公民意識的博愛座,為何一再成為衝突的導火線?或許與「博愛」的定義和「讓座」的認知有關。

巴黎地鐵也有特別座,名稱為「優先席」(places prioritaires)。但椅子並沒有以不同顏色區分,只在特定區域上方貼了「請禮讓我們」的標誌貼紙。一般而言,沒有座位是優先席;或者說,只要有心,所有座位都可是優先席。

根據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ATP)官網,優先席是保留給9種有需求者。排序第一的是退伍或傷殘士兵,接著是視障者、身心障礙勞工、站立困難的不適民眾。

排序第5的則是孕婦,接續為帶4歲以下幼童者、沒有明確站立困難的不適民眾、持有站立困難卡者。而優先順序最末者,則是75歲以上長者。

換言之,滿頭白髮但年邁力壯的長者,其優先序位是絕對是在顯然站立困難的不適民眾之後。

巴黎地鐵以擁擠聞名,尖峰時期必定滿座,民眾看到位子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坐下。若出現明顯需要位子的人,例如手拄拐杖、步履蹣跚的長者、孕婦、抱嬰兒者、身障人士等,大多人都會主動讓位,無論該座位旁是否有「優先席」貼紙。

對於顯然有需求者還好辦,但「75歲以上長者」,就比較棘手了。一般而言,法國銀髮族多不服老,每天健行慢跑、生活充實忙碌,將自己打扮得體面亮麗的7旬以上長者比比皆是,更不喜歡隨意被貼上「老」、「孱弱」等標籤。

網路媒體Slate一篇文章就分析為何法國年長者面對「突如其來」的讓座,大多會顯得無所適從,甚至不開心。

62歲的大學文學教授埃爾維(Hervé)就向Slate表示,第一次在第戎(Dijon)輕軌上遇年輕男子讓座時他大受震驚,脫口而出:「天啊,我又不老」。語畢空氣凝結,他也感到窘迫,因為他知道對方是好意的。

知名新聞工作者畢佛(Bernard Pivot)在書中也曾講到類似經驗,「有天在地鐵上,第一次有位年輕女子起身讓位給我,我差點給了她一巴掌」。

網友@savanabay則在社群媒體X上哀嘆,「今天早上一個年輕人很客氣地在地鐵上讓座給我…當頭棒喝!… 我看起來有那麼老了嗎?」

專攻老年化的社會學家比雷(Michel Billé)分析,之所以法國年長者不喜歡隨意被讓位,是因為此舉凸顯了「鏡像效應」,即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猶如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形象以進一步認識自己。

埃爾維說,「我不笨,當然知道自己力不如前,但當知道他人眼中的我們看來脆弱時,這可不是好消息」。比雷分析,「這會讓我們接收到自己不願看到,且可能不太喜歡的形象」。

因此,絕大多數的法國人在地鐵上,只會選擇讓座給明顯孱弱、站立困難的人;一位行走正常的銀髮族,通常不會也不願被年輕人讓位。

換言之,隱性需求者,或渴望坐下的長輩是很難獲得主動讓位的,這時的解決做法也很簡單、很文明-開口禮貌詢問。

「不好意思,我站不太住,能讓給我坐嗎?」因此在地鐵中可以看到長輩開口向任何座位詢問可否讓座。通常被詢問者會同意讓位,但對方絕對也是有權拒絕的。這時,吃了閉門羹的需求者沒有任何抓狂的理由,位子還很多,再問下一個人就是了。

如Slate報導所寫,在法國,讓位給看來較年長的人,等於間接將他歸類為需要協助的人,彷彿怕對方沒有能力站穩,也難怪會造成部分長者「自尊打擊」的內心小劇場上演。

若來法國,不須戰戰兢兢盯著誰有需要座位,也不必急著禮讓年長者,很可能他們不會領情。另一方面,為他人起身並非義務,而是體諒與善意,若有需要座位,優雅詢問即可。

地鐵 博愛座 社群媒體

上一則

國際刑事法院對俄前防長、總參謀長發逮捕令 俄:空談

下一則

讓軍事承包商進烏克蘭工作?CNN曝拜登政府考慮事實上解禁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