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創意過節 華人裝飾聖誕樹各出奇招

紐約市2024地鐵延誤 B線最糟

旅遊/突尼西亞 見證迦太基榮光

馬賽克圖像反映北非羅馬人的生活。(圖/張純瑛提供)
馬賽克圖像反映北非羅馬人的生活。(圖/張純瑛提供)

在世界政經舞台上,突尼西亞並非閃耀之星,然而,突尼西亞北部瀕臨地中海一帶,還存留著不少遺跡,見證公元前九世紀起,這塊土地就遭地中海諸多勢力覬覦,也曾締造過輝煌霸業。

首都突尼斯的巴多(Bardo)博物館,在非洲規模僅次於開羅博物館。由阿拉伯統治者的皇宮擴建而成,保留濃郁的伊斯蘭風情,牆壁與天花板貼滿繁麗而細膩的繪花磁磚。

馬賽克藝術品 睥睨全球

館內收藏的馬賽克藝術品,既豐且美,睥睨全球。突尼西亞於20世紀初開始,在全國多處羅馬廢墟展開考古工作,將大批馬賽克牆壁與地板轉移至巴多博物館。

馬賽克是匠人以敲出的細薄石片,拼貼出的圖像,由於使用天然染料,兩千年的歲月磨蝕,無損其鮮豔清晰;圖像反映了當時居住在突尼西亞的羅馬人信仰的神話與日常生活,也描繪了當地的鳥獸蟲魚生態。

馬賽克拼出迦太基海域的各種魚類圖像。(圖/張純瑛提供)
馬賽克拼出迦太基海域的各種魚類圖像。(圖/張純瑛提供)

鎮館之寶高掛大堂,威風凜凜的海神駕著四匹馬位居中央,千嬌百媚的一眾女水神環繞四周。

另一幅馬賽克壁畫,中間坐著羅馬詩人維吉爾,朗誦女神和戲劇女神分列兩旁。三者表情生動,衣料柔軟,皺褶明暗富於層次,令人佩服馬賽克竟能做到如此精緻的境地,因此被視為另一鎮館之寶。

「詩人與二女神」馬賽克藝術品,是巴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圖/張純瑛提供)
「詩人與二女神」馬賽克藝術品,是巴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圖/張純瑛提供)

從公元前80年左右發生的海難之沉船打撈出來的希臘雕刻,則顯現希臘藝術的精美和當時海上貿易的頻繁。

160英畝的杜迦(Dougga),是突尼西亞占地最廣的羅馬廢城,位於突尼斯西南68英里的鄉間。5月底正是小麥成熟時,金黃色的田野,間雜著鬱綠色的橄欖樹林,結實纍纍的仙人掌叢生路旁,一派富裕民安景象。

羅馬統治迦太基時期興建的杜迦城遺址。(圖/張純瑛提供)
羅馬統治迦太基時期興建的杜迦城遺址。(圖/張純瑛提供)

古羅馬人在此建立的杜迦小城,昔日必定繁榮昌盛,它既有巍峨的神殿和劇院,也有設備齊全的澡堂,民房密布,市集攤位齊整;有趣的是,公廁是綜橫兩塊長方形的石板,呈L型,上面挖了一個個洞,讓如廁者肩並肩方便,一面閒話家常。

艾爾吉姆競技場 僅次羅馬

興建於公元238年的艾爾吉姆(El Jem)競技場,規模僅次於羅馬,但它的底層保存得比羅馬完整,可以入內參觀。兩列石室隔著中間的溝渠相望,一邊關著野獸,一邊囚禁著奴隸和角鬥士…緩步於夕陽殘照的競技場各樓層,人們既感佩古羅馬人高超的工程技術,也嘆息他們的殘酷暴虐。

現存的第二大羅馬競技場在艾爾吉姆。(圖/張純瑛提供)
現存的第二大羅馬競技場在艾爾吉姆。(圖/張純瑛提供)

安東尼浴場(Antonine Baths) 建於公元145至165年間,因當時羅馬皇帝安東尼・派阿斯(Antoninus Pius)而得名。浴場占地頗廣,雖然只剩殘壁斷柱,但顯示當年有涼室、熱室、熱澡堂、濱海游泳池與健身房等不同功能的規畫,說明古羅馬人沐浴有一道道程序,相當講究,且重視運動和健身。

羅馬人滅掉迦太基後興建的安東尼浴場。(圖/張純瑛提供)
羅馬人滅掉迦太基後興建的安東尼浴場。(圖/張純瑛提供)

迦太基衛城遺址 成廢墟

周遊突尼西亞一圈後,第八天,旅遊團終於到了此行我最期盼的景區--迦太基衛城遺址。19歲在大學課堂上初次聽聞迦太基傳奇,今天終於親臨斯土,夙願得償本應欣喜,油然而生的卻是悵惘與辛酸。

面對地中海的迦太基衛城遺址。(圖/張純瑛提供)
面對地中海的迦太基衛城遺址。(圖/張純瑛提供)

迦太基(Carthage)霸權曾經橫掃地中海周邊的歐、非與中東長達數世紀,嚴重威脅到希臘和羅馬,遺跡卻屈指可數;迦太基衛城的斷垣殘柱一眼即能望盡,寒磣得與昔日榮光不成比例,羅馬滅掉迦太基後大肆破壞的狠毒令人扼腕。

源自黎巴嫩一帶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憑藉著優越的航海技術,早於公元前1000年,即已縱橫地中海從事貿易與殖民。

根據古希臘人的記載,公元前814年,腓尼基公主黛朵(Dido)為了逃避暴政,率眾來到突尼西亞北部的地中海岸。傳說當地土著僅給黛朵一塊牛皮作為立足之地,聰慧的她將其切割出連續的細條,圈圍出迦太基最早的城邦面積。

3次布匿戰爭 羅馬崛起

之後數世紀,迦太基不斷成長茁壯,疆域持續擴展,先與希臘,後與羅馬,競執地中海的霸權牛耳。公元前264年至146年間,羅馬與迦太基不可避免地發生三次殊死戰,史稱布匿戰爭(Punic Wars),因為羅馬人以布匿稱呼迦太基。

戰場始於西西里島,擴及北非、伊比利亞半島與義大利本土,死傷慘烈,終究決定了雙方勢力的消長盛衰。

三次布匿戰爭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第二次,擅長海戰的迦太基軍隊,竟然在驍將漢尼拔(Hannibal,公元前247至183或181)領導下,騎著北非大象,從伊比利亞半島北部浩浩蕩蕩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義大利,占有南部長達15年。而羅馬則攻占北非,逼迫漢尼拔班師回朝救援。

驍將漢尼拔 與凱撒齊名

公元前202年,羅馬在今突尼西亞的Zama擊敗時年45歲的漢尼拔,大幅削落迦太基戰力,不復成為軍事威脅。漢尼拔四處流亡,最後被出賣給羅馬人,預見作為羅馬階下囚的屈辱,為維護尊嚴自了殘生。史家將其與亞歷山大和凱撒並列,推崇為史上罕見的軍事奇才。

公元149年,羅馬發動最後一次布匿戰爭,終於在公元前146年徹底毀滅迦太基,以發洩百多年的廝戰仇憤。爾後羅馬重新建立迦太基城。西羅馬覆亡後,日耳曼的汪達爾人、東羅馬帝國相繼入侵,及至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占領迦太基,突尼西亞文明逐漸走向全面阿拉伯化。

突尼西亞 以迦太基為榮

如今突尼西亞9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1881至1956年遭受法國統治,法國遺風處處,迄今中上階級皆能操流利法語。

迦太基文明早已灰飛煙滅,與今天的突尼西亞間了無牽繫,然而在突尼西亞人心目中,仍對迦太基的舊日餘暉念念不忘,首都機場的名字赫然是「突尼斯--迦太基」,儼然以迦太基傳人為榮,也有突尼西亞人難以割捨的迦太基情結。

迦太基亡國後兩千多年,突尼西亞飽受異族輪番入主之苦。2010年末至2011年初,「茉莉花革命」雖為突尼西亞人爭取到了選舉權,卻未能帶給突尼西亞清廉政治與富裕民生;突尼西亞人對於迦太基古文明曾有的風雲叱吒,怎能不追慕緬懷呢?

大學一年級修習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公元前70--19)創作的羅馬史詩「埃涅阿斯紀」(Aeneid),敘說特洛伊亡於希臘聯軍的「木馬屠城計」後,王子埃涅阿斯漂流地中海,找尋復國據點。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埃涅阿斯漂流到迦太基,受到黛朵女王熱誠接待,兩人產生情愫,埃涅阿斯卻為了完成建國之志,奮力斬斷情絲而去,從船上回望迦太基,但見濃燄盤空,黛朵女王已殉情烈火。爾後埃涅阿斯登陸義大利,為羅馬打下崛起之基。

年輕時但覺黛朵癡情可憫,而今歷經世事想法已然改觀。維吉爾在創作「埃涅阿斯紀」時,迦太基已遭羅馬連根摧毀超過120年。維吉爾一面為羅馬開國者尋找高貴的遠祖出身,一面讓宿敵迦太基的開國女王為羅馬開國主神魂顛倒,見棄後自焚殉情。其實,黛朵公主當年為了丈夫遭受兄長殺害而遠走異域,披荊斬棘打造出繁榮富裕的迦太基,豈會為兒女私情而輕生。

黛朵立榜樣 女性受保障

2005年,黛朵的頭像印行於十元鈔票上,突尼西亞稱其女性為「黛朵的女兒」。突尼西亞一向保障女性的教育、婚姻與就業權益,固然拜其國父Habib Bourguiba(1903—2000)的大力提倡;黛朵創建迦太基的魄力和領導力,數千年來深受突尼西亞子民尊崇,也是這個阿拉伯國家看重女力的根源之一。

迦太基衛城位於博撒(Byrsa)丘陵上,有守望護城的功能。前方的地中海,水色藍碧交集,對面島嶼上的山巒呈現灰紫色,視野開闊高朗,氣韻清雅明秀。此時涼風習習拂面,不覺遁入歷史傳說,恍惚見到腓尼基公主黛朵在此登陸,咬牙面對生根異域的艱辛;也在這裡眺望著情人遠去不回頭的背影,絕望地走向火堆。也似乎看到29歲的青年將領漢尼拔,揚帆開啟他的轉戰長征;45歲黯然敗回家鄉…。

小啟

您去過哪些地方旅遊呢?有什麼好玩的?有什麼驚奇的?歡迎與世界周刊讀者分享。

 投稿電郵:[email protected]

 請附中英文姓名、稿酬支票抬頭、稿費寄送地址,請留底稿,恕不退件。

 請您配合:

1.來稿限3000字以下。

2.旅遊中有無要注意事項或交通須知,歡迎一併寄出。

3.請精選照片10張以內,照片檔案不宜過小,請以1M~2M畫素為標準。

4.照片jpg檔隨信寄送,並附註圖說(也可以做成檔名)。

5.請勿提供網路照片。

 您的投稿,本報相關版面及世界日報新聞網(worldjournal.com)得選用刊登,請勿一稿兩投,嚴禁抄襲,投稿者文責自負;對於有抄襲爭議之稿件,在未經確認為投稿者所創作前,本報系得不支付稿費;若確認是抄襲,扣發稿費,來稿永不刊用。

義大利 博物館 比利

上一則

在童話九寨溝 「解鎖」四川冬季旅遊新玩法

下一則

旅遊/多彩貴州 黔山疊翠秀水碧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