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歐前 中官方智庫強調環境與氣候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時隔五年再次訪歐,他預計在法國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左)會面,期間雙方將討論哪些議題受到關注。(路透資料照片)](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4/05/04/29603074.pn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5月5日至10日訪問法國、塞爾維亞及匈牙利等3國,是他時隔五年再次訪歐。在出發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新華社研究院等中國官方智庫發布《中歐環境與氣候合作:進展與展望》智庫報告,表示中歐環境與氣候合作已成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及中歐合作的新亮點、新支柱、新引擎,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廣闊,呼籲透過高層對話進一步加強對接。
據中新社,這份報告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中國國家節能中心、新華社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等中國官方智庫,於3日共同對外發布。
報告稱,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已開發國家聯合體,中歐必須承擔負責任,展開環境與氣候合作,攜手維護地球家園的可持續發展。
報告指出,中歐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理念相通、具有廣泛共識,合作基礎紮實,且雙方在環境與氣候領域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廣闊。報告還說,綠色是中歐合作最鮮明的底色,對中歐雙方的環境治理、貿易投資直接產生了積極促進作用,而且惠及全球。
報告指出,中歐雙方應攜手更深入、務實地推動合作,透過高層對話和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在環境與氣候政策上的對接,建立長期的合作框架,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和氣候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近期歐美對中國的電動車、太陽能等領域的產能過剩指控,中共黨媒《人民日報》4日也發表代表重要言論的「仲音」評論文章,稱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衝擊世界市場」完全是偽命題。
評論稱,縱觀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工業大國都經歷過產業升級迭代,從生產初級產品到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進而佔據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優勢地位。文章強調,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深受海外市場歡迎,不僅為中國製造增添新亮色, 也為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