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特斯拉故障鎖死 消防員進不去只好斧頭劈窗救女嬰

「你無法跟他談判」 麥卡錫預測 拜登不會自行退選

經濟學人:高引用率論文數量、自然指數2指標 中成科學超級大國

英媒稱中國已是科學超級大國。圖為北京一廣場的大型電視牆正直播中國「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背採樣的現場畫面。(路透)
英媒稱中國已是科學超級大國。圖為北京一廣場的大型電視牆正直播中國「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背採樣的現場畫面。(路透)

英國知名雜誌「經濟學人」12日刊文稱,根據兩大科學指標—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和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從植物生物學、人工智能(AI)到超導物理學等領域,中國均處於研究前沿,「已經成為科學超級大國」。

香港文匯報報導,文章提到,中國在科研領域飛速進步之際,包括基礎研究薄弱、中等大學教育水平較差在內的短板仍顯而易見,但中國正在努力克服並取得了一定成績。文章同時警告美歐國家,中西方科研交流合作至關重要,對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關上大門,將給西方科學帶來災難性後果。

這篇題為「中國已成為科學超級大國」的文章,首先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科學院及其植物生物學成就。據介紹,過去幾年裡,中國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去除後可以增加小麥的長度和重量的基因、一種可以提高高粱和小米等農作物在鹹土壤中生長能力的基因,還有一種可以使玉米產量提高10%左右的基因。

現在,中國被廣泛認為是農作物研究領域的領導者,但植物科學研究的興起絕非個例。文章指出,兩大高質量科學指標顯示,在頂尖科研的「千里之行」中,中國科學家取得長足進步,且沒有放緩的跡象,「由美歐日主導的舊的科學世界秩序正在走向終結」。

在高引用率(即「高影響力」)論文數量方面,中國科學家進步飛速。科學分析公司Clarivate數據顯示,200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是中國的20倍;到201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約為中國的4倍;2022年起,中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歐盟。

自然指數依託於全球頂級期刊「自然」,統計刊發在一系列著名期刊上、經過同行評審小組審議的論文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質量的另一個指標。2014年該指數首次推出時,中國排名第三,論文數量還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2023年,中國已經名列前茅。

此外,根據萊頓科研產出排名,目前中國有六所大學或機構進入世界前十;根據自然指數排名,中國有七所大學或機構進入前十。

從具體領域來看,美國和歐洲在普通生物學和醫學領域仍然遙遙領先;而應用研究是中國的強項,中國科學家在物理科學、化學、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領先世界。

隨後,文章深度分析了中國科學實現重塑的三個主要原因:資金、設備和人才。首先,中國的研發支出自2000年以來增長了16倍。雖然仍與美國存在不小差距,但中國在大學、研究機構的支出已超越美國,並在應用研究和實驗開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

先進勞動力是中國科研進步的主要原因。經合組織數據顯示,自2000年代末以來,回國的學生數量多於留在當地的學生數量。這些海歸成為主要科研力量,發表的論文數量是留在美國的同等研究人員的2.5倍。

在科學裝備上,中國同樣投資頗豐。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靈敏的超高能量宇宙射線探測器、世界上最強的穩態磁場,不久後還將擁有世界上最靈敏的中微子探測器之一。

「經濟學人」最後指出,幾乎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科學發展進程會陷入停滯。

人工智能 投資 小米

上一則

倒查30年 湖北知名上市公司前子公司被追溯補稅8500萬

下一則

中國海警新規上路 國務院:執法將大幅升級局勢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