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揚言上任首日設立「對外稅務局」負責徵收外國關稅

Meta 宣布裁員 5% 因應緊張的一年

新聞評論/中國拚經濟 不見火箭炮只是大清掃

中國拚經濟,不見火箭炮只是大清掃。(記者謝守真/攝影)
中國拚經濟,不見火箭炮只是大清掃。(記者謝守真/攝影)

過去幾周來,中國當局陸續推出諸多刺激措施。人民銀行放鬆貨幣政策,支持股市及房市;財政部宣布將提高舉債額度,強化國有銀行財務及地方政府財政;連最高決策機構中共中央政治局都發表聲明,強調政府支持經濟的決心。金融市場則以「大買進」作為回應,中國股市飆漲,人民幣匯率勁升。然而近日這股激情正消退,中、外投資人痴等多時的「火箭炮」式財政刺激措施遲遲未現,當局的政策基調仍是在對房市泡沫及地方財政惡化這兩大絆腳石進行「大清掃」。投資人自然焦慮,市場也開始震盪。

從去年中國房市急墜,經濟成長減緩,物價持續疲軟以來,國際許多經濟學者都一再呼籲中國當局應採取「直升機撒錢」之類的措施,透過政府擴大舉債,對家庭直接移轉2兆人民幣的現金,以提振內需。

這套主張是以凱因斯經濟思想為基礎;亦即當總需求遠超過總供給,由政府出錢刺激消費,帶動企業投資及經濟成長,形成良性循環;既能緩解當前中國經濟承受的壓力,也有助於使中國經濟從出口導向,轉型為內需帶動的成長模式。

在實證上,金融海嘯之後中國當局就曾動支4兆人民幣(約5656億美元)公共支出,使經濟快速成長;而且美國政府在疫後也支出數兆美元,直接對家庭及企業提供財務協助,使美國經濟表現在已開發國家之中迄今仍一枝獨秀。

然而中國當局則有另一套經濟思維。外人只見到中國整體經濟規模之「大」,因此必須靠國內消費來支持長期經濟成長;但中國當局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只是居於「中」段,勉強達到「小」康;長期經濟要靠科技投資來帶動,必須將資金從房地產部門轉向科技密集的製造業,創造高薪資的工作機會;高端產品供給增加,將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簡言之,就是藉由提升供給面來帶動需求面,與凱因斯的思維大異其趣。

在實證上,中國當局認為2008年的刺激措施,是導致負債激增及房市泡沫的元兇,豈能重蹈覆轍?其次,國際間不時警告中國負債過高,現在卻又呼籲政府擴大舉債以刺激消費,何其矛盾?再者,美國政府疫後擴大支出,雖支持經濟成長,但也導致通膨飆高,經濟衰退的風險迄未完全消除,反而使政府財政嚴重惡化,殷鑒不遠。

再從國家安全與戰略的角度來看,由於中美緊張持續升高,因此當局的核心任務並非使經濟成長率達到最大化,而是創造一個自給自足、科技力量強大的經濟體系,不必擔心美國的圍堵與封殺。

事實上以往日、美發生房市危機時,經濟都曾備受打擊。中國目前房市雖嚴重滑坡,但靠著科技進步與隨之而來的出口繁榮,仍能使經濟成長維持在5%的目標附近。據彭博經濟團隊預測,如果中國能繼續突破美國領導的圍堵壓力,則到2026年時中國高科技部門產值將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9%,再加上電動車、電池及太陽能板等「新三樣」,則產值將達GDP的23%,足以彌補地產業產值比率從24%降到16%所產生的經濟缺口。

總之,期待中國當局推出「火箭炮」式的擴大支出措施,恐怕只會淪為「許願式的思維」。中國當局的優先路線是一方面對房市與負債積弊進行「大清掃」,同時繼續堅持「新生產力量」及「高品質成長」,將國家資源集中投入到科技與綠能領域。中國經濟需要經歷一段忍耐期,按部就班地進行減債及轉型。經濟成長率如果距離目標太遠,當局只會採取一些刺激措施,但仍將堅持供給面政策,而非需求面的「福利主義」。

對投資人而言,必須了解當局這波刺激措施的意圖只是為穩定經濟「買保險」,以「微調」來「紓壓」,而非採取「火箭炮」式的措施來加速經濟成長。如果誤判形勢,吃虧的只是自己。

上一則

英外相會滬市長 兩國將「更有力交流」

下一則

安徽淮南超市大火9死 倖存者跳窗逃生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