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潤下掙扎 極越閃崩、一汽吉林停工… 中車企陷困境
中國車企價格戰後遺症持續發酵,據統計,今年前11月車市已損失1776億元(人民幣,下同,約244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931億元,經銷商面臨資金困難,深陷倒閉危機。除此之外,從極越汽車突然倒閉、一汽吉林自6月起停工停產且發不出工資,都凸顯車企困境。專家分析,即便面臨關稅壁壘,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勢必繼續拓展海外市場,才能尋求更高的利潤。
綜合北京商報、BBC等媒體報導,今年初中國車企發動價格戰,且持續時間更長、參與車型更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下稱流通協會)統計,以去年1月市場折扣和新車成交均價為基準進行計算,今年前11個月已損失1776億元。流通協會透露,已收到大量會員企業反映,持續的價格戰等因素所帶來的汽車市場劇烈變化,使得汽車經銷商深陷泥潭,面臨資金流動性極度緊張的突出問題,目前汽車經銷商現有流動資金維持時間已被壓縮至極限。
價格戰加上新能源車競爭者眾,倒下的車企愈來愈多,其中極越汽車毫無預兆的「閃崩」最讓市場錯愕。BBC分析,極越倒閉波及了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引發了對未來市場穩定性的深刻擔憂;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利潤低迷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中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汽車行業收入7.3兆元,同比增長3%;利潤3360億元,同比下降1.2%;汽車行業利潤率4.6%,低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6.1%的平均水平,創下近10年新低。這一現象主要源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價格戰,各大車企紛紛通過降價來爭奪市場份額,但這種「內卷」式競爭並未能帶來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此外,新能源汽車企業普遍面臨著高研發成本與低銷量之間的矛盾。許多新興品牌尚未實現盈利,而傳統燃油車市場逐漸萎縮,使得車企在轉型過程中面臨更大的壓力。同時,政策補貼的逐步退出也加劇了這一趨勢。
流通協會成員李顏偉稱,由於購車補貼政策即將在今年底結束,將對明年1月的汽車市場帶來挑戰。他預期明年初新車折扣有可能加大,車市將重燃價格戰,屆時銷量受損的多為生產中低價位車型的自主與合資車企。
經濟學人智庫(EIU)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馬志昂(Nick Marro)表示,無論地緣政治局勢如何,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繼續擴展海外市場,因為中國製造商在國內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這將促使投資在未來幾個季度向外流動,尋求利潤更高的市場。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