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水門案記者:關係人曝拜登近半年有明顯衰退跡象

澎湖漁船遭中國強行帶走 台出動3艦艇與7海警船對峙

「恒大」核彈級負債拖累中國房市 誰敢出手?等誰來救?

2019年5月,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區東明路附近,城中村常砦的兩棟高層爛尾樓房被爆破拆除。 (中新社)
2019年5月,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區東明路附近,城中村常砦的兩棟高層爛尾樓房被爆破拆除。 (中新社)

恒大平均每天虧損11億元人民幣的財務黑洞,曾是中國首富如今卻「負」可敵國的許家印,不僅拖累中國房市的復甦,更可能因失控而重創中國經濟。面對最新財務情況曝光後的「核彈級財務黑洞」,這場大爆炸,誰敢救恒大?

中國地產龍頭恒大集團自爆發債務違約風暴以來,已經兩年沒有公布財報,7月17日晚,恒大突然一口氣公布2021年年報、2022年半年報和2022年年報。這三份拖延已久的財報披露後,迅速引發市場轟動,其中,恒大集團2021年和2022年淨虧損合計達8120億元(人民幣,下同)。恒大債務規模之巨大,不僅其財務危機越挖越深,中國房地產也癱瘓至今。

恒大虧損 超過房企總和

聯合新聞網「轉角24小時」報導指出,回顧恒大2022年危機爆發後,連鎖效應導致原本作為中國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行業連環違約潮,房產市場癱瘓至今。此次恒大公布財報,首次披露導致中國房產危機的實質財務衝擊,也顯示中國房產市場的復甦依然遙遠,以致受摘牌下市壓力所迫的恒大,無法採取「以拖待變」策略,只得在危機當中公布驚人的難堪財報。

恒大集團自2022年3月起因過度槓桿而爆發債務違約,遭香港聯交所停牌(暫停交易);目前恒大仍處於債務重組當中,而7月17日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恒大總負債逾2.4兆元,而手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43.34億元。這意味著,過去兩年,恒大創下了中國企業最高虧損紀錄,遠超同期其他所有房企虧損之和。

同時,堪稱「天文數字」的巨額負債,相當於公司過去10年總淨利潤的100餘倍。甚至比2022年蘇州市GDP總量2.39兆元還高,排名全國城市第六。而總虧損金額8120億元,與收入相抵之後的淨虧損金額分別為2021年的4760億元和2022年的1059億元;且恒大在2021年的收入為2500億,相較前一年同期的5070億,等同砍半。

位於廣東省深圳的恒大集團總部。(路透)
位於廣東省深圳的恒大集團總部。(路透)

藉擴張負債來抵消負債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譚浩俊指出,「恒大的債務問題,主要源於這些年在決策過程中的盲目負債擴張,用擴大負債來抵消負債的方式,在市場行情好的情況下能夠勉強度過,市場如果進入冷靜期、平緩期或低迷期,那麼它立即就會暴露出風險。」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房地產企業是重資產企業,也是長周期企業,這類企業最怕的是庫存和債務過高。理想狀態是資產變現還債,但近些年樓市對庫存消化能力減弱,而恆大過度負債,沒有及時去槓桿、去庫存。前幾年政府供給側改革給過房企機會,有些房企接受教訓,而恒大顯然沒有。」

財報顯示,面對高額負債和巨額虧損,恒大顯然家底已經不夠,出現資不抵債。而手中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值物的流動性情況又極度堪憂。恒大久久未發的深水炸彈,終於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但這次,恒大為什麼不裝了,敢於亮出自己長期不敢示人的帳本?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認為,這或與港交所的要求有關。

恒大連鎖效應導致原本作為中國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行業連環違約潮,房產市場癱瘓至今。...
恒大連鎖效應導致原本作為中國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行業連環違約潮,房產市場癱瘓至今。(Getty Images)

補發財報 恒大攤開問題

2022年3月21日,中國恒大股票於香港聯交所停止買賣。按照規定,聯交所有權將已連續停牌18個月的任何證券除牌,而恒大的最終期限將於今年9月20日屆滿。但補發財報只是完成了股票復牌最基本的要求。恒大在此次公告中也表示,公司股份將繼續暫停買賣,直至另行通知。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敢發財報,說明恒大至少敢於暴露在陽光下了,問題攤開總比捂著更容易解決。財務信息披露,可以為未來解決恒大問題提供條件。」

房地產行業癱瘓 難指望政府出手

恒大的問題攤開了,那麼因此被重創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呢?

聯合新聞網「轉角24小時」報導指出,自2022年恒大債務違約風暴以來,由於其在中國房地產業的龍頭地位, 旋即引爆中國各家地產公司現金緊縮的連鎖效應,原本高速飛漲的中國房市立即受到衝擊、原本就時有所聞的違約、廢棄「爛尾樓」問題持續擴大,市場信心低迷使早已過熱的泡沫瀕臨破碎,整個房地產行業可說是隨著恒大危機而陷入癱瘓狀態至今。

依據摩根大通估算,2021年以來,約有50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積欠總額1000億美元的離岸債券,除恒大外也有數十家中國房產商在港交所停牌,投信研究機構CreditSights在追蹤30餘家房產公司月銷售數據後,於7月18日向「CNBC」指出當中只有8家的數據有所成長。

該機構亞太研究聯席主管Sandra Chow說明,仍能在逆風中成長的公司,均是本身規模實力龐大、或是有國家背景,這種現象顯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分化嚴重,在市場信心低落之下,小型地產商首當其衝,整體產業環境不斷惡化。

「負」可敵國的恒大地產集團董事長許家印近年幾乎隱匿在公共視野。圖為2016年,許...
「負」可敵國的恒大地產集團董事長許家印近年幾乎隱匿在公共視野。圖為2016年,許家印出席在香港舉行的年度業績新聞發布會。 (路透資料照片)

在恒大危機之前,中國房地產市場極為熱絡,恒大也在熱潮中不斷借貸、擴張,成為全球槓桿最高的地產開發商,掌舵者許家印也一度登頂中國首富。結果在中國經濟開始下行之後無法償債,從2021年9月就遭逢債務危機和倒閉風險,到2022年3月違約、停牌至今,也等於是開了中國房市危機的第一槍。恒大的財務情況也長久地被雪藏著。

而2023年7月17日財報的揭露,是外界首次具體窺見恒大困境的嚴重程度,卻也顯示恒大在與債權人往來、嘗試解決問題的重組過程當中,依然高度不透明——恒大的總負債額甚至在重組之後,仍持續增加至3400億美元之譜。

香港開源資本(Kaiyuan Capital)首席投資長西爾弗斯(Brock Silvers)分析,恒大在中國房市困境和自身危機皆絲毫未見緩解的此時,選擇公布嚴重虧損的財報,「似乎表明管理層和監管機構終於承認房地產市場不會在短期內反彈......最近的經濟數據表明,恒大不能單純等待眼下的危機過去,然後在看好的環境下發布財報。」

恒大集團在海南儋州的建案。(Getty Images)
恒大集團在海南儋州的建案。(Getty Images)

恒大再起?投信圈悲觀

投信機構Lucror Analytics亞洲區主管麥格雷戈(Charles McGregor)悲觀表示:「財報幾乎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能夠證明該集團可以在債務重組後實現營運正常化。」

其他中國大型地產商如融創、佳兆業等,也出現與恒大類似的離岸債務違約,中國房地產行業如今的一片慘狀,讓原本在2020年試圖以限制過度槓桿來打房卻引發融資凍結、資金緊縮的中國政府,轉而於2022年11月發布「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簡稱16條措施),暫時放寬資產收購規定和延長債務期限、支持各地調降個人房貸首付比率和貸款利率等等,以圖救市。

但「金融時報」指出,至今中國當局的努力仍未見成效,全國各地仍持續增加停工的爛尾樓、地產商依然債務纏身;TS Lombard亞洲房地產分析師勞倫斯(Andrew Lawrence)對此表示:「我們看到中國房地產行業已經完全失去市場信心。」

勞倫斯另指出,目前國際社會應將關注焦點放在中國銀行業,因為可預見將有更多地產商持續違約,這將導致未能按時償還的不良貸款率續增,進而影響銀行本身的財務健康狀況。

有學者稱,中國房地產市場整體產業環境不斷惡化。示意圖。(歐新社)
有學者稱,中國房地產市場整體產業環境不斷惡化。示意圖。(歐新社)

報導指出,而對陷入絕望的中國地產商來說,即使指望政府出手,恐怕也無法報以太大期望,因在中國房市熱絡的時期中,地產商大開槓桿,如今這種模式早已無以為繼。

而即便中國政府在2023年7月部分展延16條措施,政策欲幫助的主要對象仍是未違約、沒有陷入危機的開發商,且鑑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在2017年喊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口號,勞倫斯指出,可以想見中國當局在態度上,仍不會樂意對違約的地產商進行大規模救助。

陷入絕望的中國地產商來說,指望政府出手,但機率有多少?(路透)
陷入絕望的中國地產商來說,指望政府出手,但機率有多少?(路透)

恒大集團 房地產 重組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中國司法部長成高危職務 唐一軍也被查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