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0年大「烤」驗 抗旱保苗戰開打
下雨了。
對經受「烤」驗多日的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東皮營鎮的村民來說,這場人工降雨期待已久。
42歲的村民齊婷沒高興太久,2個小時後,雨停了。「下得急風又大,氣溫還這麼高,估計對旱地緩解作用不大。」她家的澆水設備都在地裡,還得接著澆水。
在中原糧倉,無數農民正在為給農田澆水的事發愁。今年4月下旬以來,河南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區連續無有效降水日數超過60天,鄭州等10個地市在70天以上。
河南省氣候中心在6月12日發出了乾旱橙色預警,周口、駐馬店、平頂山、洛陽等16個地市72個國家級氣象站監測氣象乾旱達到重旱等級以上,並已持續10天。
在田間地頭,晝夜不分地灌溉農田成了常態,氣溫太高,澆完的田很快又乾了,還需要澆第二遍。
人們常說河南「十年九旱」,不過,今年的情況和往年有所區別。河南省水利學會專家、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學院教授雷宏軍表示,超過40℃的極端高溫比往年提前,且持續高溫面積更廣,無降雨時間更久。
6月16日,在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的共同作用下,鄭州中東部、開封、商丘、周口、駐馬店東部等地出現陣雨、雷陣雨,局部大到暴雨。
不過,河南省應急管理廳防汛抗旱處處長楊文濤此前表示,6月24日之前,全省將維持高溫晴熱天氣,雖然部分時段有分散對流性降水,但無法有效緩解旱情。
4月小麥抽穗時,雨就很少了。
周口市太康縣是產糧大縣,太康縣原農業局高級農藝師劉連良說,當地3月25日至6月15日之間無有效降雨。其間有兩次降雨,「但都是有雨無量」。
小麥產量可能縮減
在小麥抽穗的灌漿期和揚花期,缺水會影響籽粒發育,導致籽粒不飽滿,影響後期千粒重,進而導致減產。想灌溉的話,得用噴槍,但具備這種條件的以種糧大戶為多,小農戶一般不會斥資置辦。
據劉連良瞭解,夏收時,當地小農戶減產的情況確有發生。「如果不旱的話,正常畝產是1千2、3百斤,但今年上千斤的農戶都不多,基本是8、9百斤左右。」
齊婷也證實了灌溉對小麥畝產量的重要性。她家地裡的小麥澆了兩遍水,畝產量達到了1200斤,而只澆一遍水的鄰居家畝產量只有800多斤。
南風吹來,河南小麥從南向北開始成熟,5月24日,大規模機收作業啟動,到6月7日基本結束。劉連良說,當地麥熟揚穗一般在6月1日。但今年因為乾旱、溫度高,乾熱風風力大,小麥早熟了一周左右,「未到成熟期,也會影響籽粒的飽滿度,帶來減產」。不過,乾旱對夏收的影響還不算太大。根據楊文濤的說法,河南省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影響更大的是夏播,夏播從5月28日起在河南全省大面積展開,種的是玉米、水稻和大豆,以玉米為主。無雨的影響在這時明顯顯露了。
河南多地連續兩個月無有效降水,也就是降雨量太小,即使有些微降水也直接消耗於植株表面、土壤表層或淺層等,沒有補充到植物根系層土壤中形成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由此造成氣象乾旱現象的發生。
另外,降水可以通過水迴圈過程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這是當地水資源量的構成。但今年河南的氣象乾旱,導致河流水量或水位不足,井水也不夠,再加上可能存在的過度攔水或抽取井水行為,這就導致並加劇了水文乾旱。而水文乾旱現象的發生會使農業可灌溉水量減少,造成農業乾旱。
很快,多地氣象局發出預警,5月以來,省內多地溫度持續走高,大部分區域仍未有有效降水,土壤失墒快。
種還是不種?農諺說「春爭日,夏爭時」。玉米的生長周期為100天左右,農民的習慣通常是收完麥就趕緊種上。
6月1日割完小麥後,張濤在自家7口人的10畝地和承包來的20畝地裡,花了一天時間種上了玉米和花生。
嚴重乾旱 10年一遇
那是最輕鬆的一天。此後半個月,張濤和家人輪換著,開始晝夜不停地澆水。他所在的駐馬店市新蔡縣龍口鎮,大約30畝地就有一口機井。但近十年來,除非是提前播種的農戶,很少有人主動使用那口井。抽水要電,得靠拖拉機的柴油發動機,得盯著才行,「澆地太累了,我們都等雨水」。
理想狀態下,雨應該下在5月上旬或中旬,既不影響小麥的收成,又能讓土壤保持水分,便於玉米出苗。雖然去年雨水過多,小麥都出了芽,但仍是張濤心裡的「好年」,因為玉米種下去就不用再管。
今年的乾旱程度不同以往,用張濤的話說,「10年都沒這樣旱過」。土地的墒情不好,劉連良說,玉米種子的正常播種深度是3到6釐米,種子萌芽需要一定的濕度,也就是說,過去地表下探3釐米,土壤就是濕潤的,「但今年旱到(挖了)20釐米才見水,播種後老百姓不得不澆水」。
為了給30畝地澆水,張濤買了1600元的柴油。這還不包括種玉米的其他投入。齊婷算了一筆帳,玉米種90元、播種費30元、施肥120元、防蟲藥22元,加上收割,1畝地成本接近500元。而在收成好、玉米價格也好的時候,1畝地玉米能賣1500元。
村裡青壯年勞動力少,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回家幫父母澆地,來回的路費可能比收成還多。張濤說,村裡有很多人想等雨水,還沒澆地。
齊婷和張濤一樣,搶先給自己的8畝地澆了水。第一遍水澆下去,苗出了七八成,她懸著的心放下了。
可是6月9日上午8時,河南省氣象局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9日起河南省出現大範圍37℃以上高溫天氣,全省大部土壤表層缺墒仍將持續。河南省氣象台決定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 四級應急響應。這讓農民又緊張起來。
第二輪澆水是在6月10日,齊婷家這次光排井就排了兩天兩夜。
相鄰地塊的農戶共用一口井,為了搶井,有的村民夜裡也睡在地裏。「排隊時要提前跟正在澆地的農戶打好招呼,約定好自己是下一家,在他們快澆完的夜裏或凌晨把自己家的水管接進去。」齊婷說。
有的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也被家人喊回來,負責在夜裡排隊搶井。齊婷村裏有兩位排不動隊的留守老人,用小水泵扯著幾百米的水管從老式大口井裡取水,「老兩口種了十幾畝玉米,用這種水斷斷續續澆了半個月,著急得坐在地裡哭」。
在上蔡縣承包了290畝地的秦豪因為排不上隊搶井澆水,索性放棄耕種,「還種它幹啥,不澆水(玉米)出不來,種子也廢了」。
井水愈來愈少,排到齊婷家時,水不太能抽出來了。「白天不出水,8畝地硬是澆了一天一夜」。地下水位在不斷下降,「澆第一遍水時,潛水泵下到十多米就有水,第二遍得下到20米才出水」。
河水也在乾涸。齊婷所在的村,年後新挖了河,但因為乾旱和持續抽水,河道見了底。駐馬店市正陽縣某村村民李華說,乾旱以來,井水已經逐漸抽不出來了,部分農戶轉向就近的河道取水,「只抽了兩三天水,河也乾了」。
「水源都沒有了,我們這兒也沒有水庫,不知道怎麼辦,只能聽天由命,等著下雨。」李華說,目前僅有三四成村民澆了第一遍水,花生苗出芽率尚可,「往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已經快種完了,現在還有六七成的村民因為缺水至今還沒有播種」。
在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占平頂山市糧食產量三分之一的葉縣,當地村民何晨也說,當地河道幾乎已經完全乾了,水庫的出水量也在減少,「往年乾旱放水,水量都挺大,現在不知是怎麼回事」。
截至6月12日,楊文濤說,目前河南全省因旱不能播種面積323萬畝,若未來持續無有效降水,夏播進度將會進一步放慢。
6月16日,上蔡縣也下了雨。在東洪鎮,雨只下了二指深。李宏耷拉著腦袋,伸手比了比。開閘放水又下過雨,但李宏還是得在毒日頭底下,繼續抽井水澆地。而在上蔡,像他這樣抽井水澆地的農民隨處可見。
和周口市西華縣村民齊婷的發現十分相似,李宏發現,抽上來的井水已經「泛花」了,這意味著地下水水位下降得厲害。但這才是播種後第一次或第二次澆地。如果乾旱仍在持續,要保證莊稼存活、生長,就要保墒,也就意味著隔四五天就得澆一次水。
上蔡縣齊海鄉李莊,劉琳的耕地往北幾百米,就是楊崗河。但說到澆地,劉琳的關注點從來只有一個:井,用井抽地下水澆地。
「俺這兒從來都沒有用過河裡的水。」說起楊崗河,劉琳連連擺手。在劉琳看來,這條近在咫尺的小河與自家的耕地沒有任何關係。
「俺這兒一共有三條河,楊崗河、小洪河、黑河。」賈洋開車先後查看了三條河的水位,除了楊崗河幾近乾涸,小洪河和黑河的水位似乎都有上漲。
之所以這麼關心河流,是因為生長在井灌區的賈洋,見過做得好的渠灌。「人家的地是渠灌,渠溝用水泥硬化過,水源有冰雪融水,也有河水」,他很羡慕,「要是用渠灌,那俺澆水可就太容易了。老頭老太太倆人在家,也能把地澆了」。
對河南這個一直在治理地下水超採難題的農業大省來說,如果乾旱持續,井灌區如何解渴,還有待進一步動作。
據相關資料,截至6月15日,河南省夏播面積8102.8萬畝,占預計面積的90%。全省秋作物受旱面積達1016.8萬畝,累計澆水面積達8844萬畝。乾旱究竟還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河南糧食產量,還需要密切關注氣象的走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