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25年能改變什麼?看看富比世的富豪榜

獨棟住宅保費、房地產稅接近房貸 2014來最高

雲南「上帝的眼淚」南姐洛 絕美仙境為何淪為黑景區?

同時匯集了湖泊、瀑布、絕壁景觀的5號湖,周圍也是植被受踩踏最為嚴重的區域。(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
同時匯集了湖泊、瀑布、絕壁景觀的5號湖,周圍也是植被受踩踏最為嚴重的區域。(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

南姐洛是雲南省一處人跡罕至、妙不可言的仙境,是「上帝遺落在人間的最後一滴眼淚」。但在各類「拔草經驗帖」中,這裡是管理混亂、收費不合理、植被踩踏破壞嚴重、存在安全隱患的「黑景區」。

「痛心,三江並流核心保護區,被網紅打卡成一片高山泥巴地。」近日,科普博主「o阿蒙o」在微博曝光:因高山徒步旅遊無序發展,位於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地的南姐洛,高山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南姐洛所在的聚龍湖景區是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的十大景區之一,頭頂世界自然遺產光環21年,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6年,南姐洛何以出現這樣的亂象?

南姐洛(也稱南姐落、南極洛、南幾洛)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僳僳族自治縣巴迪鄉阿尺打嘎村的一個自然村。在僳僳語中,南姐洛意為「放牛羊的地方」。近年走紅網路的南姐洛,通常是指這個自然村附近風光奇美的高山峽谷。

5號湖的瀑布是南姐洛遊客最多的打卡點之一,也是植被踩踏的「重災區」。(取材自中國...
5號湖的瀑布是南姐洛遊客最多的打卡點之一,也是植被踩踏的「重災區」。(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

高山峽谷 引徒步風潮

在碧羅雪山山腳,維西縣巴迪鄉鄉政府駐地巴迪村,當地人趙萍投資3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開起了餐館和民宿。省道237線德維公路沿瀾滄江右岸穿鄉而過,從南向北進入南姐洛,這是必經之地。趙萍一邊接待來徒步的遊人,一邊痛心於遊人對這片高山峽谷的破壞,指著手機裡2023年在南姐洛5號湖拍攝的照片說:「那時候還是一片花海,現在全都被踩光了。」

來南姐洛徒步的遊客,一般有兩種路線可選擇,都由湖泊串聯。從3號湖走到5號湖,再回到3號湖,這是用時3小時左右的小環線,路程5公里;從3號湖出發,經過5號湖,爬升翻過海拔4500米左右的埡口,依次經過7、8、9號湖,回到3號湖,這是用時6小時左右的大環線,路程10公里。

南姐洛徒步路線上,高山植被遭踩踏的場景比比皆是。盡管阿尺打嘎村經濟聯合社對外宣稱...
南姐洛徒步路線上,高山植被遭踩踏的場景比比皆是。盡管阿尺打嘎村經濟聯合社對外宣稱每天只開放200個進山名額,但實際進山人數遠不止這個數。(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

實地走訪發現,大小環線都經過的5號湖周圍,因植被遭踩踏而光禿裸露的區域約為一個籃球場大小。此外,當地多雨,踩踏植被形成的遊徑往往泥濘不堪,為避免陷入泥漿,遊客會沿著遊徑路線踩上兩側的植被,遊徑的寬度由此不斷擴大,被踩踏的植被面積也不斷擴大。

這些植被和平原地區的草地不同。中國城市規畫學會風景環境規畫設計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鄶艷麗指出,這其實是多年生的高山杜鵑等灌木,要生長20年才能達到這種高度,「一腳踩上去就沒了,非常脆弱且難以恢復」。

2024年8月,南姐洛5號湖周圍的植被已經被遊客大面積踩禿,泥土和岩石裸露在外。...
2024年8月,南姐洛5號湖周圍的植被已經被遊客大面積踩禿,泥土和岩石裸露在外。(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

植被遭踩踏 光禿面擴大

人身安全也令人擔憂。阿尺打嘎村村委會成立的經濟聯合社在這裡設卡,每天開放200個進山名額,由村聯合社派越野車接送,但「17公里路,有43道拐。這條僅3米多寬廢棄礦道布滿深坑。路窄彎大,司機常要『倒一把』才能過急彎,緊鄰懸崖一側沒有設置防護欄,轉彎時常是車胎擦著崖邊過。」運送遊客的車輛也沒有營運資格,發生事故將無法索賠、追責。

維西縣政府在2017年曾將南姐洛景區20年的旅遊資源開發經營權畫轉給維西縣開發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維西國投),目標是將南姐洛打造成5A景區,維西國投因工作不順利,又將開發經營權畫轉給碧羅旅投,碧羅旅投更名為維西旅投後,2022年6月將南姐洛徒步旅遊工作交由其子公司查布朵嘎旅遊公司(查布朵嘎公司)開展。

之後,查布朵嘎公司在阿尺打嘎村村委會門口和上山的林草檢查站安裝了電動道閘、監控系統,並與阿尺打嘎村協商決定共同開展南姐洛湖泊線路運營管理,車輛由村民自購,每位遊客收費300元,其中50元上繳集體。不久後,查布朵嘎公司運營卻陷入停滯,與村民也在利益分配上產生矛盾等情況,2023年1月,維西旅投撤出南姐洛的經營。

然而,2023年,在社交平台傳播下,大量遊客湧入南姐洛,南姐洛成了「網紅秘境」。

阿尺打嘎村村民在家門口看到了商機,繼續用摩托車、麵包車等車輛載客上山。2023年夏天,每位司機每天能運送三批客人上山。入冬後,即便大雪封山,仍有遊客前來,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也與日俱增。

南姐洛徒步路線上,高山植被遭踩踏的場景比比皆是。盡管阿尺打嘎村經濟聯合社對外宣稱...
南姐洛徒步路線上,高山植被遭踩踏的場景比比皆是。盡管阿尺打嘎村經濟聯合社對外宣稱每天只開放200個進山名額,但實際進山人數遠不止這個數。(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

遊客瘋闖 封路也擋不住

事實上,為避免發生安全事故,維西縣林草局、交通局等多個行業主管部門都曾以發布通告、設卡勸阻等方式嘗試「封閉」南姐洛區域。但維西縣林草局局長李清填表示,堵住遊客有難度,「徒步遊客是村民私自接待的。作為林草部門,我們只能加大巡山力度,在遊客到達檢查站的時候加強宣傳、勸阻。」

維西縣交通局黨組書記楊文武表示,除了迪慶州的維西縣和德欽縣,南姐洛所在的碧羅雪山還跨越怒江州的貢山縣、福貢縣、蘭坪縣,翻山進入南姐洛區域的入口太多了,即便堵住了主要通道,遊客仍然可以從其他通道進山,但這些通道路跡不夠清晰,風險更大。

「從管理的角度,我們當然是希望嚴格禁入,我們部門的責任也能降到最低。」維西縣文旅局局長和麗春說。但現實是,每當各部門試圖將壓力傳導到巴迪鄉,都會被反將一軍。「人家說,要封可以,縣裡各個部門都給我們派點人手,大家幫我們一起封。」和麗春苦笑道。

從高處俯瞰位於3號湖邊的遊客集散地。(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
從高處俯瞰位於3號湖邊的遊客集散地。(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

村民搶賺旅遊財 灰色經營政府管不住  

政府開發南姐洛沒成功,卻對南姐洛相關設施進行管制,2024年春天,阿尺打嘎村的村民主動找到村委會,要求與政府部門協商,停止「封閉」南姐洛,允許由村集體管理和經營南姐洛景區。面對村民的不滿,當地政府的思路從「堵」轉變成了「疏」,但這也使得村民的經營模式游走於灰色地帶。

維西縣副縣長李春梅和維西縣文旅局前副局長毛雪剛都表示,面對「管不住」的遊客和渴望從旅遊業獲利的村民,政府的思路從「堵」轉變成了「疏」。「政府嚴格依法行政,不會有錯。但具體到南姐洛的問題,如果政府態度過於強硬,就會引發村民的不滿。」李春梅說。

圖最大利益 拒官方招商

「村民想要利益最大化,因此排斥政府的招商引資,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出台的背景下,我們覺得可以嘗試由村集體設立的聯合社來運營,這要比大家各自當老闆拉客要有序許多。」毛雪剛說。

村集體主導後,關注點變成如何使旅遊經營的收入惠及整個村莊。「村子裡最早拿到駕照、有車、有能力的那幾個人私下成立了車隊,但我們從來不認可這個所謂的車隊,他們只能代表個人利益,既然村集體要做,那就是使用公共資源獲得公共利益。」毛雪剛說。

起初政府設想過全體居民出資購車,但即便每家只湊兩三萬元(人民幣,下同),許多村民也拿不出這筆錢。他們也嘗試通過涉農資金爭取融資支持,但沒能成功。最終,聯合社還是選擇了村民自行購車、掛靠聯合社的經營模式。燃油、車檢、維修、保險都由司機自負,每個座位收入的三分之一上交集體,利潤在全村分紅,以兼顧因貧困等原因無法參與經營的村民。

當司機兼嚮導 月入2萬8

每位乘客收費300元,其中100元上交村集體,200元司機自留,每輛車每天收入800元。此外,司機還可擔任嚮導,每天帶一個徒步團走大環線,就能收入600元。不算車輛養護支出,按照每月實際工作20天,南姐洛的司機嚮導每人每月收入可達28000元。

聯合社的司機、嚮導余寸光表示,南姐洛發展旅遊後,原本在香格裡拉做導遊的兒子也回到村裡做嚮導、司機,在香格里拉每個月收入1萬多元,回來不降反增。放了暑假,余寸光還在讀大學的女兒也回家當起了嚮導。

住宿則帶來另一筆收入。維西縣文旅局提供數據顯示,從2024年6月6日起至7月底,實際控制南姐洛徒步觀光經營的阿尺打嘎村經濟聯合社接待遊客14000餘人,集體經濟收益達到208萬元。

「阿尺打嘎村有402戶、1257個村民,可以說是全縣最偏遠、最貧困的行政村,在脫貧之前是維西縣貧窮落後的代名詞。」毛雪剛說,南姐洛發展高山徒步旅遊,除了使村集體收入飆升,還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

聯合社的生意看似紅火,但處於灰色地帶的經營、遊客安全的隱患、沒有運營資質的車輛,都是懸在維西縣頭頂的利劍。

從阿尺打嘎村南姐洛小組通往高山湖泊群的「43道拐」。(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受訪者...
從阿尺打嘎村南姐洛小組通往高山湖泊群的「43道拐」。(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受訪者供圖)

廢棄礦道「43道拐」鄰懸崖一側未安裝防護欄。(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受訪者供圖)
廢棄礦道「43道拐」鄰懸崖一側未安裝防護欄。(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受訪者供圖)

維西縣交通局專門研究過年久失修的礦道「43道拐」如何維修的問題。從阿尺打嘎村村委會到海拔1900米左右的南姐洛小組的山路,是達到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水泥鋪裝路面;從南姐洛小組再往上,直到海拔3800米的3號湖,就是「43道拐」。

維西縣交通局黨組書記楊文武說,水泥鋪裝路面之所以修到南姐洛小組,是因為那裡是自然村,涉農資金可以用於修建村民生產、生活所需的道路。但南姐洛小組再向上,便再無村莊,資金到不了那裡,農村公路也修不到那裡。「目前,『43道拐』根本達不到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在這樣的路上行駛、載客,交通運輸部門不可能為聯合社的車輛辦理運營牌照。」

穿梭43道拐 有酗酒司機

楊文武說,維西縣交通局曾特別研究過聯合社車輛運營資質的問題,最後大家達成一致,這些車輛向遊客提供運輸服務,可以解釋為遊客向聯合社租賃車輛並聘請司機,雙方是租賃合同關係,只有這樣,這些車輛才能規避非法營運的風險。

許多遊客都認為,阿尺打嘎村的車隊司機常年在「43道拐」上上下下,已經駕輕就熟,但事實並非如此。

「以前到巴迪村趕集,其他村的村民摩托車上拉的是麵粉大米、生產工具,阿尺打嘎村很多人拉的是啤酒。」楊文武說,過去許多村民都酗酒,所以維西縣交通局從這裡入手,盡量降低事故風險。

為減少5號湖瀑布附近的踩踏,8月下旬,巴迪鄉政府組織阿尺打嘎村村民在這里鋪上了石...
為減少5號湖瀑布附近的踩踏,8月下旬,巴迪鄉政府組織阿尺打嘎村村民在這里鋪上了石板小路。(取材自中國新聞周刊/受訪者供圖)

在巴迪鄉,為了控制遊客踩踏造成的植被破壞,毛雪剛發動村民以工代賑,在遊徑上鋪上石板。這是他從抖音上學到的辦法,大理等地就這麼幹,他覺得可行。但聽說這個消息後,雲南省林草局保護地處副處長盧國炬面露憂慮:「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任何建設活動,都要依據規畫進行,當務之急還是先把規畫做出來。」

從2023年夏天至今,維西縣政府不是沒有想過編制規畫。但因缺乏對風景名勝區的了解,維西縣文旅局編制的是南姐洛景區的旅遊規畫,而非風景名勝區詳細規畫。

規畫編制的路徑錯了,南姐洛的開發仍未走上正軌。

「現在,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盼一場大雪快點降臨。」維西縣文旅局局長和麗春說。

名勝 投資 駕照

上一則

中國電商平台進軍香港 港議員憂食物和電器安全

下一則

前川線二期開通 武漢地鐵運營里程破500公里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