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泰媒:失聯中國演員王星已找到 身體狀況良好

兄弟情決裂了?傳川普開始不爽馬斯克嫌他「太黏人」

微短劇付費有陷阱 看1集2元 看完卻得花百元

微短劇好看,但若無法控制追劇上癮的問題,收到帳單時可能會崩潰。(取材自央視)
微短劇好看,但若無法控制追劇上癮的問題,收到帳單時可能會崩潰。(取材自央視)

短劇市場野蠻生長,儘管免費看劇模式興起,但在付費上仍套路深。據央視調查,大量付費微短劇通過快節奏、強反轉的劇情設定,力圖在每一分鐘踩中觀眾的情緒「爽點」,吸引他們反覆點擊觀看,並付費追更。解鎖一集看似只需2元(人民幣,下同),但「追劇」上癮,帳單就「滾雪球」,有人看完花上了百元,掉進業者設下的付費陷阱。

情緒爽到 帳單滾雪球

央視報導,這類套路多源自人物設定浮誇的「總裁」、「首富」,情節土味十足的「重生」、「逆襲」,故事進展毫無邏輯可言,卻會讓人「上頭」。

業內人士表示,大量微短劇的「上游」是網路小說。也就是將網文經典「吸睛」套路進行濃縮式的可視化翻譯,透過快節奏、強反轉的劇情設定,力圖每一分鐘都能踩中觀眾的情緒「爽點」,就可吸引觀眾反覆點擊觀看。

這些劇情「跌宕起伏」的微短劇是如何誕生並快速進入市場的?以一家古風造景的微短劇拍攝基地為例,這裡一天內共有10個微短劇劇組同時在拍攝,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拍攝任務。

以古裝劇來說,攝製成本大概70萬,劇組工作人員約40位;相比長劇,微短劇拍攝周期短、成本低、變現快,吸引大量影視製作團隊湧入微短劇行業。截至2024年11月底,僅橫店影視城的微短劇劇組接待量就超過900個。微短劇市場規模的急劇擴張,也讓低質劇集和付費套路的「野蠻生長」有了可乘之機,於是跟風複製層出不窮。

業內人士張聰聰認為,短劇屬於即時充值享樂型,即「瓜子效應」,看短劇就像是嗑瓜子,嗑瓜子就是嗑一個瓜子吃一個仁,看短劇,就是看一部充一部的錢,很直截了當。

透過不斷設置情緒衝突和劇情懸念打造付費點,是微短劇吸引用戶持續訂閱、獲得收益的主要模式之一。業內人士說,總結微短劇的拍攝公式,通常是15到20秒內設置一個劇情轉折或高潮,每集最後10秒留下懸念,刺激著觀眾的「多巴胺」,這是最快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方法。

老年人沉迷 被誘高消費

這類付費觀看的劇集往往價格不菲,一些年長消費者由於對網路不熟悉,往往容易遭遇微短劇付費陷阱,並且面臨投訴難、退費難情況。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上曬出父母的微短劇訂單,金額從幾百元到幾千元,甚至有網友發帖求助,稱家中老人為看微短劇,平均每個月充值6000元,累計充值金額高達4萬元。

梳理各視頻平台會員年費發現,微短劇小程序價格普遍高於長視頻平台。長視頻平台的會員年費大多198元、258元,微短劇小程序的年費則在300元以上,甚至高達數千元。微短劇的高額消費大部分產生在小程序裡,觀眾先被短視頻平台上的切片視頻吊起胃口,再進入微短劇小程序付費解鎖,一集一集「解鎖」彷彿無底洞。

其實,微短劇的收費套路並不新鮮。業內人士指出,年輕人已被培養起在長視頻平台觀看付費的習慣,並且擅長搜索網路資源,很難為微短劇持續付費,而中老年人更願意為低門檻的線上娛樂付費。

但對於很多剛剛習慣在手機看短視頻的年長用戶來說,往往無法準確識別付費套路。專家說,微短劇的付費套路,已經涉及違反價格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表示,價格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都明確規定,收費首先要明碼標價,不能使消費者產生誤認,或故意誤導消費者,現在看到的微短劇,很多在明碼標價方面並沒有做到清晰明確。

另一方面,還涉及收費合理性問題,對於微短劇來說,它的價格法屬於市場調節價,價格必須公平合理,否則就違反基本民法準則。專家指出,微短劇的付費都屬於預付費的一種,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裡面,對預付費也有專門的規定。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所有預先繳費都必須簽合同,這個合同可以是紙本,也可以是互聯網上的網民協議合同,合同必須明確約定什麽情況下可以退費,怎麽退費,計算標準是什麽。所以一旦遇到節目被暫停、節目出現問題、或者是消費者覺得節目不好看想退費,就要按照合同來辦。

微短劇拍攝現場。(中新社)
微短劇拍攝現場。(中新社)

上一則

習遞橄欖枝…向拜登致唁電悼卡特 但「關係回不去」?

下一則

回顧2024年成績 習近平:預計全年GDP增長5%左右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