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電雞」圍城混亂 官祭最嚴新規速限15公里
速度快、省錢、不堵車……,電動自行車的諸多優點使其在中國風行,但在便利性的背後卻也引發各種亂象,逼得官方出手管制。然而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下,官方的雷厲風行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
BBC報導,廣州市民把電動自行車叫做「電雞」,有人說開起來會發出像雞鳴的聲音,也有指「雞」有弱小靈活的感覺。560萬人利用它去通勤、買菜、娛樂。
通勤、買菜 靈活上街
在廣州生活8年、開了汽車4年後,今年32歲的潘永終於忍不住在今年6月入手一台電動自行車。他認真算過,一台電動自行車不到3000元(人民幣,下同,約412美元),扣掉平時開汽車花的油費跟停車費,「半年就可以回本了」。現在他上下班都騎電動自行車,偶爾上館子吃飯,他和太太就會把2歲多的女兒夾在中間,騎電動自行車過去。
根據廣州市政府數據,截至2024年,該市電動自行車登記量已突破560萬輛,並以每月約10萬輛的速度繼續飆升。2023年,廣州常住人口有1882.7萬人,意味著平均不到四個人就有擁有一台「電雞」。
改裝、違規 交通亂源
電動自行車不用考駕照,只要掛牌就可以上路。過去幾年,它成為廣州交通亂象的主因之一:非法改裝、超速逆行、闖紅燈,違規停車甚至騎上行人道——人們戲稱廣州如今已被「電雞圍城」。混亂的市況,成為政府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
報導指出,2024年12月30日,廣州在全中國率先對電動自行車實施嚴格約束,其中包括提高對違規者罰款、限速15公里等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規定。但許多民眾都不看好後續成效:「你出什麼新規也沒用,問題是在發生的時候沒有好好管理,等到氾濫的時候才去管,基本上就是失控的狀態。」
亂停、亂開 擠壓行人
在廣州出生、工作的瓜子(化名)對電動自行車的亂停、亂放、亂開非常不滿,「他們非常影響我的日常生活」。由於城市道路四周很少有專門的電動自行車停泊位置,人們很容易隨停隨放,擠壓行人道空間。瓜子的日常通勤主要乘坐公車,但她說電動自行車幾乎都把公車站周圍的路全部堵光,候車的人完全沒辦法進入站內。而她家裡還有殘障人士,不光是坐輪椅上街時大受影響,有時候當她伴著拄拐的家人出行,在人行道上還會被電動車一直響喇叭,指責不讓路。
事實上,在「電雞」氾濫之前,廣州也曾經亂過。
上世紀80年代,快捷又便宜的摩托車成為廣州人在各城中村窄小街巷裡的代步工具。但摩托車陸續滋生不少搶劫犯罪,噪音和廢氣汙染問題也被屢屢遭到詬病。於是90年代起,中國各大城市開始禁摩,廣州也在2007年成為繼北京之後,中國第二個禁摩的一線城市。但往後數年,廣州大力發展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當地人毛先生(化名)說,「大家就忘記了摩托車這件事」。
事實上,在禁摩的前一年,2006年廣州也出台了禁止電動自行車的規定,不過當時仍少有外賣、快遞等配送行業人員使用。至於電動自行車數量的突然噴發,毛先生感覺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時開始。
日均出行量 685萬人次
當年中國各城市實施嚴格管理,限制市民聚集出行。「大家避免聚集,少坐地鐵,但當要去一些遠的地方,單車不夠快,的士又不會常坐」,人們發現電動自行車是個便利工具,「開得快、幾千元就買到,停車又不用找地方。」
報導指出,均價3000元的電動自行車慢慢開始在城市裡普及:老人騎到菜市場買菜、藍領白領也會騎它通勤、接送小孩。根據2023年廣州市交通運行數據,電動自行車日均出行量為685萬人次,比起2019年增長72%;是民眾繼步行、私家車以外第三大交通方式。
隨著電動自行車熱潮延燒,長期以來的監管缺位也導致一連串的亂象。
首先是改裝超速。根據中國國家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重量也不高於40公斤,被劃入非機動車之列,但電動自行車要改裝解速極為容易。
來到廣州工作的勞立平說,商家在出售車輛後,不只會幫忙辦好牌照,如果客人要求,也會免費或收取小量加工費幫忙解速。他形容,就像「扭顆螺絲釘一樣快」。而且在網上,也有不少教學視頻。
不用考駕照 就可上路
廣東省電動車商會會長藍世有表示,有過一半以上的電動自行車車主都會改裝車輛。解速以後,電動自行車的速度很容易就提高到每小時45至60公里,不過儀盤表仍舊顯示合規的25公里。
第二是交通法律意識低下。速度提高了,可是人們的駕駛意識並沒有跟上——駕駛者不用考駕照,就可以開上路。於是部份電動自行車駕駛者會騎到機動車道,更有人會騎上行人道。
報導稱,「電雞」的交通違規大大增加了事故數字,據南方都市報統計,涉及電動自行車交通意外的受傷個案,普遍占了各大醫院創傷骨科患者的六至八成;珠江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池達智也表示,2024年上半年在該院外科急診交通事故中,近八成涉及電動自行車,有325例。
為了減少亂象,廣州政府在2021年11月開始對電動自行車實施上牌制度,希望能達至精準執法。但要實踐到現實中,有一定難度。首先,電動自行車的數量之多,交警難以完全執法,加上不少人會刻意用膠袋、口罩、抹布或貼紙等遮擋車牌,以避開路上的交通警和電子監控的識別。
違規走隧道 只罰20元
而在駕駛者看來,交警的處罰並沒有達到阻嚇效用。勞立平日常工作需要給客戶派發文件,他坦白說開電動自行車時,為了節省時間都會走隧道、上過江橋。但根據規定,電動自行車24小時禁止通行這類道路。目前交通違規罰款由20到50元不等,對很多人來說,「20元只是一杯咖啡的價格」。
廣州「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在2024年末上路,經營者非法改裝,最高可被罰款5萬;被抓到三次以上,則罰10萬元;駕駛非法改裝的電動自行車上路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另外逆行、醉駕、用電話和超車超速等,只要違反兩項,公安交通就會責令警告,或者罰款最多200元。但無論是瓜子還是勞立平都對新規嗤之以鼻。瓜子說,「在初始階段都沒有配套的措施來規範電雞上路,已經形成習慣了,哪有那麼容易改掉的,就算要改,也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不認為他們有這麼多錢搞。」
當年在禁摩以後,廣州市況一度改善。如果現在「禁電」是否可行?勞立平覺得「一刀切不行」。他說,目前電動自行車連帶如電池、運輸產業,「你去打擊,會對這個行業的上下游都會產生一定的衝擊」。至於亂象的癥結,他覺得是人素質的問題,不是制度的問題。
限速15公里 外賣騎手首當其衝
2024年12月30日,號稱「史上最嚴」的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正式施行,新規明定所有電動自行車須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並針對改裝、超速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加大罰款,其中影響最大的族群莫過於外賣騎手。
史上最嚴規定上路
綜合BBC、紅星新聞報導,在社交媒體小紅書上,有外賣員拍攝自己以時速15公里行駛的實況,他形容就像騎自行車一樣。他還計算過,用這個速度光是跑完3公里就需要12分鐘,如果正式工作,還要算上取餐等餐的時間,現在許多外賣配送時間被限在30分鐘之內完成,除非配送平台放寬配送時間,否則絕對不可能準時送達。
新制上路當天,有外賣騎手收到了站長在群裡發的通知,指「12月30日,電動車立法實施第一天,辛苦大家再次提醒隊友,遵守交規,配合執法。」騎手小天表示,他們一般接5公里以內的單,平台給的送餐時間一般只有30至40分鐘左右,中間還包括了等待商家出餐的時間,真正送餐時間只有20多分鐘。「午高峰一次會接六七個單,按時速15公里行駛肯定送不贏。」
小天出示了當天上午的收入截圖,從上午8時半搶到了第一單,跑到下午1時半,13單一共賺了84.5元(人民幣,下同,約11.6美元),平均每單6.5元。「今天(電動自行車)開得慢,比平時少了40多塊錢。」
在新規限制下,騎手們面臨「不是超速就是超時」的兩難,而「電動自行車不得行駛機動車道」的規定,更是讓騎手們吃罰單的另一大原因。
一上午被開3張罰單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由於非機動車車道被占,不少車主只能選擇騎上機動車道。有騎手無奈表示,「如果有非機動車道開,誰想開機動車道?大路(機動車道)那麼多車,誰不知道危險?」說完,他指著馬路對面的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都已經被五六輛小車停滿了,出租車也隨時停在路口,我們都沒有路可以開了。」據了解,該名騎手當天上午就被開了3張50元的罰單。
事實上,限速每小時15公里並非廣州市首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8條規定,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也都有相關規定。
面對騎手們面臨的困境,廣東省公安廳曾回應,2025年上半年將會對外賣、速遞等行業的電動自行車進行專用車牌管理,牌號由企業申請,僅限該企業員工使用。今年12月底,海珠區新港西路中大東門對出路段實施廣州首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車道試點,希望未來對有條件的道路增設非機動車道;條件相對差一點的路段則透過設置隔離護欄,解決機非混行的問題。
廣州市網約配送行業工聯會主席何麗敏表示,未來工聯會會督促配送平台企業考慮外賣騎手步行、等候等因素,合理設定配送時限、路線,讓騎手在服務市民的同時,保障自身的安全。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