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港」紀念碑 加州自由雕塑公園揭幕

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大逃港紀念碑在加州自由雕塑公園揭幕。這座雕塑旨在祭奠那些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期,為逃避中共政權而奔向香港卻不幸罹難的人們。這件作品經過兩年的精心製作,不僅講述了「大逃港」世代的悲壯故事,也象徵著「國安法」在香港實施後,香港人掀起的新一波「逃港」潮。
在揭幕儀式的前一天12月9日(周六),海松會聯同自由雕塑公園及洛杉磯香港論壇在波莫那學院(Pomona College)共同舉辦一場研討會。這次會議主要是為了紀念大陸逃港歷史,並邀請包括前香港立法委員單仲偕、資深媒體人程翔在內的數十位曾親歷「大逃港」的人士出席。
海松會會長李民在會上分享他的親身經歷,他說自己是1970年代為逃避中共的「上山下鄉」運動而偷渡至英屬香港的「知青」之一,對香港抱有深厚的情感,形容香港是他的「情人」,儘管共處時間短暫,但令人難忘。
李民對香港目前的狀態感到痛心,回憶起移民美國時的經歷,當時移民官問他為何離開香港,他的回答是出於對再次逃亡的恐懼。不幸的是,這一擔憂後來成為現實,他目睹了1997年香港回歸後的變遷,包括反送中運動的鎮壓。
河濱加州大學(UCR)特聘講座教授、著名漢學家林培瑞(Eugene Perry Link, Jr)也在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林培瑞自1989年六四事件後被中共列入黑名單,迄今仍被禁止入境中國。他批評香港國安法對香港媒體和法律造成的巨大傷害,指中共違背了對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承諾,香港的自由與法治已受到嚴重侵害。
創作「大逃港」紀念碑的雕塑家陳維明表示,這座紀念碑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也是對未來的展望。他說,面對中共的壓迫和威脅,人們應堅持說出真話,保持警惕。他強調,「大逃港」紀念碑的建立旨在記錄這段鮮為人知的嚴重的人權災難,並提醒人們,自由和人權是不容忽視的價值。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