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農曆新年Chinese改Lunar 台灣好市多:感謝各界寶貴意見

紐約知名頂級律師 將為聯合健保案兇嫌辯護

露宿到入住安置房 遊民感受不一

在一樓的公共活動區,(左起)Pepper、周自新、Amy。(記者沈瑋╱攝影)
在一樓的公共活動區,(左起)Pepper、周自新、Amy。(記者沈瑋╱攝影)

洛杉磯遊民服務局(Los Angeles Homeless Services Authority)最近發布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洛市街頭遊民人數下降了10.4%,避護所的遊民人數增加了17.7%。經遊民巷(Skid Row)華人社工周自新引介,記者探訪了位於東好萊塢1040 N Kenmore Ave的遊民安置房The Wilcox,聽取了四位先前生活在遊民巷的「街友」從露宿街頭到入住後的感受。

The Wilcox共四層樓高、62戶帶獨立洗手間的單人公寓,每層配有洗衣房,一樓還有公共活動空間,內設桌椅、沙發、電視等,整體條件堪比大學生宿舍。受訪者Amy表示,這裡的住戶年齡均在55歲以上,申請到這裡須得到社工推薦。社工曾對他們每個人進行過背景調查,內容包括是否曾經有過住房、被驅逐出租房的記錄、加入過幫派組織,或藥物成癮、心理健康問題等。住戶每月租金通常為月收入三分之一,所以每個人所付金額不同。同時,食物花銷也由個人承擔。

Pepper的冰箱儲存了許多麵包、火腿和熱狗腸(記者沈瑋/攝影)
Pepper的冰箱儲存了許多麵包、火腿和熱狗腸(記者沈瑋/攝影)

Amy於2022年12月自外地來到洛杉磯,安置房的等候期約為兩年。在洛杉磯,她等了10個月。她一直堅持工作養家,然而沒有醫療保險。在經歷了中風、一系列手術之後,她無法恢復原來的工作,而她的女兒在佛州亦是經濟拮据、自顧不暇,女婿酗酒成性。

Cisco也來自外州,申請到安置房花了三年。他之前是承包商,在一次工作中受了工傷,雖然工會幫助支付醫療、復健等費用,但他從此喪失了工作能力,行走需要拄拐杖。現年61歲的Yvonne則是有先天性基礎疾病,3歲時診斷出來,而16歲一次發病時,她的媽媽藉口出去找鄰居幫忙,卻一去不復返。

遊民安置房The Wilcox外觀。(記者沈瑋╱攝影)
遊民安置房The Wilcox外觀。(記者沈瑋╱攝影)
遊民安置房The Wilcox天井。(記者沈瑋/攝影)
遊民安置房The Wilcox天井。(記者沈瑋/攝影)

住得最久的Pepper自封為「遊民巷市長」(Mayor of Skid Row),原名Ron Brown。他表示,此處就像個監獄,他們被安置在這裡,離開了熟悉的環境、朋友,每日無事可做。即便他們非常想獲得一些受教育的機會、職業培訓,甚至是情緒管理,以便再次融入社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無法實現。政府並沒有提供後續的配套服務,他也不知道是否有非營利組織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想要找人反應訴求,卻沒有任何渠道。他請周自新每周過來傳播福音,能有一些精神寄託,公寓管理人員起先並不允許,在他的再三堅持下才鬆口。

採訪間隙,他們提到有住戶過世,又有新住戶進來,彷彿再平常不過。這四位受訪者雖然僅僅是龐大遊民群體中的一小部分,但他們的經歷折射出了美國社會中,失去工作能力、身有殘障或疾病、缺乏醫療保險的人群時的困境。

Pepper在他的公寓裡(記者沈瑋/攝影)
Pepper在他的公寓裡(記者沈瑋/攝影)
Yvonne(左)與Cisco(右)在交談(記者沈瑋/攝影)
Yvonne(左)與Cisco(右)在交談(記者沈瑋/攝影)

遊民 醫療保險 洛杉磯

上一則

逆通膨 手機等6類商品比疫情前還便宜

下一則

南加「屍花」開了 花期約3天想看要快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