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華人快遞店冷清 生意比去年少一半
![快遞店裡的待寄貨品不多,業者表示,這是近幾日郵寄的所有快遞。(記者高雲兒/攝影)](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3/12/29/2860773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華人社區一向以年末郵寄禮物返鄉為慣例,然而疫情影響下,這一傳統似乎出現了顯著的變化。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多個華人快遞店業者紛紛表示,今年節後快遞人數驟減,與溫暖的天氣對比,生意顯得冷冷清清,與往年相比減少了至少一半。
聖誕後的一天下午,位於皇后區法拉盛38大道的華運快遞公司生意冷清;老闆指著角落裡的不到100個的快遞盒,表示這是近幾日郵寄的所有快遞,「比以前少了一半,不只是今年少,去年也差不多」。
羅斯福大道的順安快遞老闆也表示,自家店的情況也差不多,「我今天已經出去轉了好幾圈了,沒人來」,他表示往年從感恩節開始到年底,都是寄送禮物的高峰期,「現在已經過了高峰期,只會更加清淡」;不時有兩個華人客人光顧,他們要寄送的都是保健品,老闆表示,相對來說,保健品是最受歡迎的物品之一。
地王商場的芒果快遞裡有相對更多的客人,但工作人員說,今年的生意比去年更少,並表示少有新客人上門,「我們做的都是熟客生意」;要往國內寄多個快遞的張女士說,自己因為疫情,寄東西的次數減少,「這是疫情後我第一次寄東西,寄點巧克力和保健品,還有一些潤喉的喉糖,都是寄給90多歲的老人」。
她說自己在疫情期間少了一些親人,「因此想要在他們還在的時候,多表示一下」。
另一位陳先生表示,自己在上半年曾郵寄物品,但是最近只匯過一筆款,「現在國內經濟不景氣,匯款更實際一點」;他說,家中有多位親戚遭遇失業,普遍有經濟壓力,「錢少了,還有房貸車貸,更要省著花,所以解決錢的問題更要緊,禮物那些不是很重要」。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