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華埠」研究: 柏路公交島處交通最堵
連通曼哈頓華埠及下城的柏路(Park Row)自九一一事件後關閉至今,近年來華埠社區積極要求政府重開柏路,近日社區因市交通局(DOT)修建公交島引發不滿;作為平行項目的「通達華埠」(Chinatown Connections)改造計畫則在初步交通研究中,指公交島所處位置為最壅堵路口。
目前華埠已有州、市府支持的「通達華埠」計畫,而市交通局也提出平行項目的「柏路街道改善計畫」,意在修補道路,並設立乘客專用公交站島,目前施工接近完畢,但引來社區不滿。反對者批評公交島會增加危險和堵塞,是市府行事隨意的結果。
「通達華埠」則在初步交通研究中,發現公交島所處位置為最壅堵路口。根據最新項目簡報,交通研究的數據收集已在5月完成,並預計在9月完成現況分析草案,隨後根據不同擬定條件需求分析,包括僅修繕劉錦廣場(Kimlau Square)、僅重開柏路,或是同時進行兩個項目。
市經濟發展機構(EDC)和市交通局表示,研究將分析車輛、騎行者和行人數量,以及行駛速度、停留和穿行情況,範圍是柏路四周的29個交口。研究發現,在傍晚高峰時段時,柏路靠華埠一側的道路為堵塞最嚴重路口。此處則也是公交島所在位置。
簡報表示,研究區域內有「三分之一的路口車輛排隊或延誤的情況高於該區域的平均水平」,其中柏路、窩扶街(Worth St.)和聖詹姆士坊(St James Pl.)交匯處的「排隊時間是平均值的三倍以上」,為情況最嚴重的路口。
此前,包括華埠核心街區聯盟(Chinatown Core)在內的反對方認為,公交島令原本寬闊的車道成為單車道,更容易導致交通堵塞,並讓長幼童乘客在登島時面臨單車橫穿的風險。還有人認為,公交島令柏路重開的機率大減,並對市府不充分聽取民意感到失望。
初步研究還發現,步行是周邊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且區域內自行車道空間較小,大多數路邊空間被用作裝卸區或公車停靠。按計畫,完整分析報告將在年末或明年1月完成。
市交通局曼哈頓總長彬卡(Ed Pincar)曾表示,公交島在保障安全和分流行人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且其僅為「短期項目」,隨時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修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