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係法45周年 外交政策專家:美台歷久彌堅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日前與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NCAFP)聯合舉辦研討會,邀太平洋世紀研究所(Pacific Century Institute)所長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和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政策研究中心副會長羅素(Danny Russel),討論已有45年歷史的美國「台灣關係法」(TRA),對於維繫台海和平穩定的歷史意義。
研討會由NCAFP亞太安全論壇主任董雲裳(Susan Thornton)主持,經文處處長李光章出席。李光章在致詞時介紹,「台灣關係法」對於美國的行政機構具有法律約束力,要求美國必須對台灣的和平前景予以承諾,而事實上,美國45年來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他說,「台灣關係法」不僅是和平的基石,也促進了美台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交流與人員來往,對於華府來說,今天的問題不是如何深化與台灣的關係,而是如何做到最好。李光章還對美國國會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通過了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印太地區軍事援助法案表達了感謝,並表示台灣將繼續期待未來與美國「堅若磐石」的關係。
薄瑞光表示,「台灣關係法」中明確要求美國對台灣的防衛予以支持,具體的支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出售國防所需的軍事裝備,更為重要的第二點則是美國會承諾維持干預能力,以便在台灣面臨入侵威脅以及其他恐嚇行為時能夠及時伸出援手。
薄瑞光還透露,「台灣關係法」的出台並非一帆風順。當時,卡特政府在計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曾提出了一個處理與台灣關係的草案,但其遠非完美。當時的國會在否決了草案後,提出了一份約束力更強的提案,這項提案最終的版本與卡特政府的草案幾乎完全不同。此外,美國商界也幫助推動了與法案相連結的一系列經濟協議的達成,以確保這項立法能擁有生命力。
羅素則指出,「台灣關係法」中強調的「維持現狀」其實是一個比較弔詭的說法,因為時代在變,美國、台灣以及中國三方的情況都在隨著時間而改變。與時俱進、努力實現一種微妙的動態平衡才是關鍵。他強調,隨著台灣在防疫和經濟等方面對世界的貢獻愈來愈大,繼續放任台灣被掣肘和打壓將傷害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