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房東房客鷸蚌相爭 誰是背後漁翁
紐約市旨在禁止向租戶強加仲介費的新法磕磕絆絆地生效,租房者開心、大地主無感,而勢單力孤的小房東則被迫自己承擔一部分仲介費後,想方設法地將這部分成本攤入房價中,最終再次按照熟悉的劇本進入底層互害橋段。
不可否認,保護弱勢群體的立法在任何時候都有積極意義,然而從悲觀些的角度看,真正能被推動、形成立法的,通常都不會是一針見血、直至要害的問題。在複雜的權錢關係網中,指出「房間裡的大象」存在,是要觸動相關利益者的奶酪的。比如在這場房客與房東間的利益拉扯中,無論是當政者還是立法者,都默契地迴避了真正的阻礙:房屋供應的賣方市場以及與其密切糾葛的價值以十億計的整個房仲產業。
房仲業者憑藉專業知識和辛苦跑腿掙錢,無可指摘。然而根據很多「紐漂」租房者的血淚史,部分房仲幾乎什麼也不做,有時僅僅充當一個可用AI機器人免費替代的接線員,卻讓租戶在完成交易後被按在地上、以「仲介費」的名義狠狠扒一層皮。根據常識,被推到前台的房仲們不可能如此躺著賺錢,真正的利益大頭一定流向了掌握著各種緊俏資源的大老闆。而包括華人在內的很多小房東,雖然也掌握著些許住房資源,卻也無法從真正的資本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反而被夾在中間兩頭受氣。
經濟學入門常識告訴我們,要改變價格,先改變供需結構。如果能夠普惠大眾的評價房屋數量沒有增加,無論怎樣保護,租戶一樣會被生活成本的大山壓垮。最終,不如離去。看看隔壁新州雨後春筍般冒出地面的新公寓,那便是嗅覺敏銳的資本給紐約一記警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