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地鐵乘客遭推落軌 嫌犯已被逮補

股指收跌結束2024年 但全年史指漲逾23% 那指飆升28%

從中國留學生 到世界第5富豪妻 她如何做到?

科技富豪艾利森(Larry Ellison,右)與華裔妻子朱凱倫(Keren Zhu,音譯)2022年觀看在加州舉行的BNP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美聯社)
科技富豪艾利森(Larry Ellison,右)與華裔妻子朱凱倫(Keren Zhu,音譯)2022年觀看在加州舉行的BNP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美聯社)

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第五任妻子朱凱倫(Keren Zhu,音譯)現在的家,是價值1億1000萬美元的日式風格住宅;但朱凱倫的生活,不總是如此富裕,她原本只是一名來自中國的「普通」留學生,租住月租金880美元的公寓。朱凱倫如何從一名留學生,華麗變身富豪妻子;「每日郵報」(Daily Mail)挖掘她的過往,揭開諸多背後故事。

密西根大學狼獾隊(Michigan Wolverines)日前搶到全美排名第一高中四分衛安德伍德(Bryce Underwood),消息傳出震撼體壇。事後發現幕後出資者是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而牽線這筆交易的,是艾利森第五任妻子、安德伍德的密西根大學校友朱凱倫(Keren Zhu)。

現年80歲的艾利森,淨資產2270億美元,在富比世(Forbes)雜誌2024全球富豪榜中排第五。他的33歲華裔妻朱凱倫自亮相以來,備受矚目。

朱凱倫正式名字為Keren,平常對外自稱Jolin。「每日郵報」稱,朱凱倫與艾利森首次被拍到參加公開活動,是在2018年的BNP網球公開賽(BNP Paribas Tennis Open),當時艾利森雖已與第四任妻子Nikita Kahn分居,但直到2020年才正式離婚。

艾利森的嗜好之一,是收集豪宅;其中位於矽谷伍德賽(Woodside)價值1億1000萬美元的日式建築,據稱是朱凱倫現在的住所,但每日郵報登門拜訪時,卻沒人應門。鄰居說,袋底巷裡的六座房舍都歸艾利森所有,平常多半用來當員工宿舍,很少看見朱凱倫出入。

每日郵報稱,現年33歲的朱凱倫,過往經歷相當神秘。最早是2010年到美國,在密西根大學攻讀國際研究。每日郵報走訪位在安娜堡(Ann Arbor)的宿舍,房租為每個月880元,當時她與36歲的博士生朱安(Ang Zhu,音譯)一起住。

不過當朱安2016年6月拿到博士後,就回到中國,目前在香港的對沖基金上班。每日郵報稱,不清楚看似同姓的朱安與朱凱倫的關係,是情侶、兄妹或朋友,他們倆的關係,甚至連同學都不清楚。

朱安的博士導師Brendan Kochunas說,他從未聽朱安談過私人生活,也沒有跟他談過室友朱凱倫的事。連研究夥伴、現年32歲的Michael Jarrett也不清楚朱安狀況,他與朱安一起發表過多篇核子工程論文,但現在住在西雅圖的Michael Jarrett,除了研究與朱安有交集外,其他一概不知。

指導教授William Martin則說,朱安非常聰明,是最棒的學生之一。而當每日郵報試圖聯絡朱安時,他全未與回應。

每日郵報同樣也沒查到朱凱倫太多事,訪問過的同學都說不記得她。朱凱倫2012年大學畢業後,就搬到灣區,2013年時曾短暫住過紅木城(Redwood City)郊外的Riva Terra社區。

每日郵報猜測,當地離甲骨文總部非常近,朱凱倫有可能在甲骨文找到工作。不過當每日郵報拜訪現在月租2642元的公寓時,鄰居也都說不知道朱凱倫是誰。不過巧合的是,Riva Terra離她現在的日式住宅,不到半哩。

每日郵報以第四任妻子的故事為例,表示朱凱倫與艾利森認識的時間早於正式離婚前,不過2018年至2019年只有少數照片流出,其中之一就是在印地安泉BNP網球公開賽中被拍到。

艾利森2022年買下佛州馬納拉潘(Manalapan)33房、38套衛浴的巨宅,成交價1億7300萬元,是佛州目前最高的售價。距離棕櫚灘(Palm Beach)13哩的宅邸,據稱是艾利森、朱凱倫最常住的地方。

兩人2023年4月登記為獨立選民的住址,就是佛州馬納拉潘的豪宅。不過,兩人一直未對外公開,直到密西根大學這次搶人成功,才由校友會「Champions Circle」間接透露。

「Champions Circle」會長Nate Forbes表示,能夠把四分衛安德伍德留在密西根州,都靠艾利森與朱凱倫的支持。朱凱倫也在聲明中說了一段,表示她是密西根大學與其運動員的鐵粉,「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支持母校的球隊,協助他們爭取大學球隊裡最好成績」。

甲骨文 佛州 留學生

上一則

川普稅改 收入減稅有利富人 取消小費課稅有利工薪階層

下一則

最新報告:南加160萬人將成驅逐目標 當地經濟恐受創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