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讓日產與本田加速送作堆?分析師:它難上談判桌
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正進行協商合併,鴻海(2317)傳有意出手搶親,《日經》更指鴻海是加速兩家合併主因,對此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分析師何心宇提出兩觀點:1.日本政府早在2020年就力促兩車廠合併,鴻海以外商角色想介入恐難上談判桌,2.是建議鴻海不妨將目光轉向歐洲小型車廠或一級供應商。
日本車業進入整併期,本田證實將與日產及三菱洽談合併,外媒揣測將成立一控股公司 ,以應對特斯拉(Tesla)和比亞迪(BYD)等強敵,預期下周將有更多進展。
而鴻海被揭露有意併購日產,爭取買雷諾持股,是日產加速與本田合併腳步背後推力,對此何心宇表示,其實一切跟鴻海關連甚低,早在2020年左右,日本政府為振興車業就力促這兩家車廠合併,談了一段時間,疫情爆發才讓此事沒下文。
當時外電報導,日方政府在日產前董事長高恩(Carlos Ghosn)被捕後,就有易促成日產跟本田合併,期望打造新國家冠軍隊,因為根據市調數據,若日產跟本田合併,加上雷諾跟三菱市場份額,則新公司將有機會成為全球前兩大車廠(跟龍頭豐田規模接近甚至超越),而單就日產跟本田合併也能讓排名大晉級。
為因應自駕車帶來的產業變革,避免日本在新一波汽車新浪潮中失去競爭力,日政府積極促成國內車廠整合,日本產業封閉保守。根據日產今年以來發布新聞,9月官方就已宣布收購雷諾手中日產股權,為合併展開鋪路。
日本政府力促這兩家合併,是因為日本已有兩大聯盟:一是馬自達(MAZDA)、速霸陸(SUBARU)、鈴木(SUZUKI)及大發(Daihatsu)與豐田交叉持股,二是由日產、法國雷諾及三菱交叉持股的結盟團體,本田是唯一落單者,且日本政府也擔心高恩事件讓日產跟雷諾聯盟瓦解。
何心宇表示,兩車廠談合併已有一段時間,兩家一開始主調不同,本田是以發動機(燃油車)技術發展最領先,甚至曾被戲稱為「買發動機送汽車」的品牌,日產則以電動車角度發展,其次本田傾向獨立經營,日產則換股合作,雙方策略完全不同。
何心宇表示,日產近年遭遇相當大挑戰,舉例來說,目前日產汽車銷量雖維持成長,但營收完全沒有成長,顯示產品策略錯誤,在沒有足夠利潤下,缺乏現金流,確實需要注資整頓,故日本政府勢必再力促本田跟日產的合併。
何心宇分析,雖鴻海延攬曾是日產第三把交椅的關潤加入,希望他在此次事件扮演一定角色,並讓鴻海在對汽車產業上增進瞭解度,但在此次日本車廠整併中要說鴻海是促成者,或許恐怕只是很小的成分,由於日本產業相當封閉,傾向不支持外商收購,故日產與本田若達成合併協議,關鍵原因還是日產亟需注資及日本政府積極PUSH。
不過何心宇認為,後續可以看鴻海有沒有機會買到新合併公司部分股權,但這將對喜歡獨資型態經營的本田帶來挑戰。
小型車廠在產業競爭下面臨資源不足壓力,自行開發平台成本高,速度又不敵中國車廠,紛紛整併抱團取暖,何心宇表示,Stellantis併購後躍居全球第四大車廠,可見產業整合並非壞事。
而鴻海若娶親不成,還有機會併購哪些區域車廠?何心宇分析,東南亞區域小型車廠多,但各國也有扶植自有車廠政策,反而是歐洲市場接納多元品牌,車廠雖整併得差不多,如福斯旗下有奧迪跟BOSCH,雙B走高階車款路線成長性也不差,Stellantis才完成一連串併購,上述歐系4大汽車集團今年受車市不佳應不致再發動併購,但還有許多區域型車廠,如義大利手工品牌車廠,鴻海可以評估這類車廠或是歐洲一線汽車供應鏈做布局。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