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招攬中國汽車設廠衝產量 輿論憂是雙面刃
義大利政府擬引入中國東風汽車集團到當地設廠增加產量,並制衡目前唯一在義國生產汽車的跨國集團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不少義媒認為這是「雙面刃」,可能促進市場與就業機會,也面臨中國影響力滲透威脅。
義大利官員昨天向外媒透露,義大利政府與中國國有汽車集團東風的談判進入「最後階段」,東風即將到義大利設廠。同樣風聲今年稍早已出現過一次,義大利企業暨製造部長烏索(Adolfo Urso)4月曾公開表示,正與中國東風集團洽談設廠,但東風集團當時向媒體回應「這是虛假消息」。
同一市場消息在4月、8月兩度曝光,中間最大轉折是,義大利企業暨製造部長烏索、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在7月先後訪問了中國,因此多數義媒將此事歸類為梅洛尼訪中成果之一。但引入中國汽車集團到義大利設廠,到底對義國逐漸弱化的汽車業是一劑強心針,還是「飲鴆止渴」,輿論看法不一。
義大利英文媒體「Decode39」警示,義大利雖退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對義大利產業的影響力仍不斷擴張,尤其在梅洛尼訪中後,義中立刻簽署多項產業合作,包括義大利Bee Solar公司與中國華晟公司簽署光電合作案,義大利電動車公司EuroGroup Laminations與中國汽車零件公司喜世橡膠集團簽約合作。
義國政府排定今天與Stellantis展開閉門談判,搶先一天釋出「中國東風汽車將赴義設廠」的風向球,義大利輿論認為動機昭然若揭,是希望藉此給Stellantis壓力,要求該公司增加在義大利生產的量能。
Stellantis是由義法企業合資,並且是目前唯一在義大利生產汽車的集團,但近年轉移生產重心到其他國家,在義大利的產量逐漸下滑。
根據駐義大利代表處公布的商情資訊,去年義大利汽車總產量約75萬輛,今年第一季數據更不樂觀,今年汽車預期總產量為63萬輛,距離義國企業暨製造部設定的「年產百萬輛汽車」目標愈來愈遠,至少必須增加1/3產量才能填補缺口。
義國政府為振興本土汽車產量,積極吸引中國汽車業來投資設廠;而在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額關稅的背景下,中國汽車業也更有興趣在歐洲設廠,藉此降低成本。
不過中義汽車業的合作之路仍有分歧點。根據義大利媒體「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報導,中義雙方都提出了「一些條件」。
報導指出,對中國來說,東風汽車完全由北京政府控股,中國企業希望運用北京當局的政府補貼,強化進軍國際市場的能力;義大利政府則強調,「必須尊重歐盟對國家補貼的限制」。
報導稱,義大利政府同時要求,中國汽車集團必須承諾使用義大利零件供應鏈,並尊重義大利零件供應商的智慧財產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