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鄭祺蓉據傳已回中國 正配合聯邦調查亞當斯及幕僚

她退休後減去這6項花費 每月省下575元

創投教父王伯元 奠定台灣科技島推手

中磊創辦人王伯元1989年回台之後,轉做創投,為台灣科技業找來資金。(本報資料照片)
中磊創辦人王伯元1989年回台之後,轉做創投,為台灣科技業找來資金。(本報資料照片)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上周舉行新書發表會,當天中磊科技創辦人王伯元一貫黑西裝、紅領帶,笑逐顏開地走進會場、低調與會。談起台灣第一批科技創業先鋒,總統府前資政李國鼎、行政院前院長孫運璿和張忠謀,是大眾朗朗上口;不過,有些幕後英雄是大眾所不認識,王伯元就是其一。

同為科技人 結識張忠謀半世紀

「在台灣,我大概是張先生認識最久的人。」王伯元笑著說,兩人早在1976年就認識,「那時候我在IBM做事,回台參加國建會、近代工程技術研討會。」同一年,張忠謀應邀來台演講,正是這次的演講,讓時任政務委員的李國鼎積極邀請張忠謀來台推動半導體產業,也讓張忠謀、王伯元兩個在美國工作的科技人愈來愈熟,經常一起吃飯。

「有一次我去紐約找他吃飯,他那時在Trump Tower 48樓。那一天,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火警警鈴響起來了,我們兩個一路從48樓走下來,樓梯間都黑黑的,走到一樓,才發現那居然是個False alarm(吿警誤報)。」這段三、四十年前的往事,王伯元回憶起來,自己也是笑個不停,彷彿這件事情如同昨天發生一般,如此清晰。

而後,兩個人陸續在80年代回台。中間的關鍵仍是李國鼎。李國鼎明白,科技一定會改變世界,而半導體是科技進步關鍵。當時,李國鼎找來張忠謀為台灣的半導體發展謀畫,商業模式、企業經營都有張忠謀來主持、擬定。

但是,錢從哪裡來呢?40年前,大眾很難想像科技會主宰未來世界,更沒有人聽過半導體,不只政府人士對投資台積電保留意見,民間企業更沒有人看好台積電,不只台灣本土企業不挺,張忠謀一連寫了十幾封信給國際機構,包括英特爾等,都沒有人要投資,到處吃閉門羹,只有荷蘭的飛利浦願意投資台積電。

李國鼎號召 回台引進創投機制

於是,當李國鼎去矽谷參觀時,他認真研究起這些科技公司背後的資金來源。「他發現,每個科技公司背後都有創投,這些創投是非常早期就投資高科技公司,幫了這些公司一把。」資深產業人士說,李國鼎認為,一定要將創投機制引進台灣,「台灣要發展科技產業,就不能靠政府,一定要靠民間。」因著李國鼎的號召,王伯元決定回來台灣投身創投領域。

當時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前有張忠謀領軍,為台積電奠定「晶圓代工」商業模式,後有王伯元這一批人投入創投,為台灣科技業找來資金。有了技術、資金,也才奠定台灣科技業40年的發展榮景。

說起來,王伯元最早讀的是物理,1965年他到美國留學時,拿的是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博士,但畢業後,他進入IBM工作20年,做的是研發工程師、策略規畫;1989年回台之後,他轉做創投,管理不同基金、做不同投資,同時也做產業顧問,不僅擔任了兩屆創投公會理事長,更與亞洲各國創投組織創辦「亞洲創業投資聯盟」,促成亞太地區創投業交流,在台灣創投圈可說是教父級的存在。

有趣的是,他1992年在台灣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中磊,不過,中磊做的不是半導體,而是無線網通設備,是亞洲第一家生產嵌入式網路服務器的公司,工廠設立一路從台灣、中國大陸,走向菲律賓、印度,未來也要前進北美設廠,現已是全球電信領域裡不可或缺的通訊設備商。

看華為新機 「台灣優勢剩3年」

王伯元也相當關注全球時局,川普1.0時代,美中貿易戰讓大陸開始積極發展半導體。「兩年前,台灣半導體生產比大陸領先五年、設計領先三年。但我看到華為的Mate 70出來後,我認為,台灣半導體生產大概只領先大陸三年,而設計也大概只領先大陸一年。」

對於即將迎來的川普2.0時代,王伯元也認為,「美中衝突可能更加厲害,台灣要小心點。」他感嘆地說到,自己出生在二戰時代,「我是抗戰時候生的,我經歷過戰爭,打仗是非常痛苦的。」

陪伴台灣科技產業走過40年歷史,王伯元對於台灣的科技發展戮力以赴,40年過去了,台灣科技島的名號在全球已然擁有一席之地,然而,面臨地緣政治風險高漲,他也期許台灣科技產業能夠繼續成長茁壯,在衝突的局勢中穩健前行。

張忠謀 投資 台積電

上一則

門當戶對的重要(上)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