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青春歲月:劉家昌的歌朗朗上口 瓊瑤的名字幾乎等同於「純愛」
台灣文化名人劉家昌、瓊瑤相繼離世,引發兩岸民眾悼念。台灣一書店店長稱,劉家昌的歌她幾乎都會唱,瓊瑤的小說也幾乎都看過。這兩人構築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文藝腔十足、風花雪月的台灣流行文化。
綜合中新社、中通社報導,劉家昌1943年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少年時曾移居南韓,在南韓讀書期間就開始創作和演唱。1965年前後,他在台北「中央酒店」已小有名氣,專門演唱西洋歌曲。
1968年,劉家昌為瓊瑤的電影「月滿西樓」作曲,創作了他的第一首主題曲「月滿西樓」。1970年,劉家昌以一曲「往事只能回味」創下唱片界百萬銷售的紀錄。後與瓊瑤多次合作,為瓊瑤的電影譜寫電影插曲和配樂。
截至2010年,劉家昌在50年的音樂創作生涯中創作了2500多首歌曲,不僅留下無數經典,同時也是「巨星推手」。尤雅、鄧麗君、江惠、千百惠、鳳飛飛、費玉清、甄妮等歌手都唱過劉家昌的歌。
從1963年發表首部長篇小說「窗外」,在60餘年寫作生涯中,瓊瑤推出了70多部作品,「煙雨濛濛」、「庭院深深」到「一廉幽夢」、「還珠格格」,多部代表作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影響非凡,甚至獲讚譽「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瓊瑤」。
「瓊瑤」一詞,在中國的語境中早已超過了作家名字,幾乎等同於「純愛」。
事實上,情與愛永遠是瓊瑤小說的核心。在她的純情小說中,愛情可以不講任何條件,有愛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切,所謂「有情飲水飽」。瓊瑤自己也一生與情愛糾纏:處女作「窗外」正是源自其初戀高中時的國文老師,這段年齡差超過20歲的師生戀遭到所有人反對,最後兩人黯然分手;因「窗外」成名後,她與第一任丈夫離婚,並與第二任丈夫平鑫濤定情。
瓊瑤曾自述「我生性喜歡誇張美好的事物,有五分浪漫,對我就變成十分。」、「我永遠帶著一份浪漫的情懷,去看我周圍的事與物。我美化一切我能美化的東西,更美化感情。無論親情、友情、愛情……我全部加以美化,而且很迷信我所美化的感情。」這樣的特性,決定了瓊瑤作品在容易打動人的同時,也容易被人詬病,成為她的作品毀譽參半的重要原因。
有文藝評論家指出,瓊瑤的小說是造夢,造男歡女愛勝似一切的夢。他們為了自己不在乎全世界,這種極端其實是一種反抗。瓊瑤在那個時代表明:我在女兒、媽媽、妹妹等身分之前,我首先是個人,我的感情在我心中至高無上,同樣值得世上任何感情讓路。這在剛剛從保守的文化中獲得解禁的台灣社會而言是極為寶貴的。基於同樣的原因,當20世紀80年代,瓊瑤小說和鄧麗君的歌曲一起傳入中國時,也迅速風靡了大江南北,繼續影響和造就了一代人的愛情觀。
至於為何當下年輕讀者對瓊瑤的作品會相對有「距離感」,作家韓浩月指出,其中最大障礙就是時代背景太不一樣了。「但即便這其中出現斷裂,我們也不能否定瓊瑤作品的價值。她的小說仍在漫長的時間裡,參與到了一代代人的情感生活當中。」
除了作家身分之外,瓊瑤還有一重身分是影視劇製作人。
1965年8月,她的電影「婉君表妹」於台北推出公映,隨後「菟絲花」、「煙雨濛濛」、「啞女情深」等陸續上映,此後「月滿西樓」、「心有千千結」、「海鷗飛處」、「一廉幽夢」、「我是一片雲」等賣座電影相繼創下票房紀錄。後與湖南電視台建立合作關係,推出「啞妻」、「望夫崖」、「青青河邊草」、「還珠格格」等風靡中國的電視劇,捧紅了歸亞蕾、俞小凡、馬景濤、劉雪華、陳德容、林心如等一眾演員。
網友們的一致評論是,無論瓊瑤的愛情觀如何,她的審美永遠在線。
中國現代文學館今年9月底在北京舉辦瓊瑤文學回顧展。她在給開幕式發來的親筆信中說,60餘年70多本書,每本小說、每個故事裡都包含著獻給讀者的心意——「快樂與翩然」。 瓊瑤曾說「翩然」是她最喜歡的兩個字,優美而「輕盈」。正如她生前的詩句:「往事已如煙,從今皆隨緣。快樂與翩然,就在這片天。」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