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整理抽屜…老鈔票身價不凡 能發筆小財
台總統賴清德宣布中華隊12強奪冠畫面將登上新台幣500元鈔券,使得新台幣改版議題又被拉上枱面。事實上,現有新台幣鈔券經過17次改版,在市面流通上各有不同的價值,以民國50年發行的大花百元鈔券為例,一張保存完整的百元鈔,市場已喊價40萬元(台幣,下同,約12147美元),傳聞甚至出現過100萬元的天價(約30369美元)。
民國38年6月15日政府發行第一款新台幣,當時定位在「台灣使用的貨幣」,最小面值是一分券,最大面值則是俗稱大花及小花版百元券,但當時因為大陸局勢急速惡化,擔心惡性通膨再出現「四萬換一圓」的情況,百元券雖已印製完成,但直到民國50年6月9日才正式發行。
根據聯合報在民國50年6月10日的報導,當時規定每人限換一張百元券,造成台銀大排長龍,差點就出現「新鈔黃牛」;大花及小花版百元券發行一年後就正式停兌及廢止,因市面流通數量極少,才造成身價暴增,據了解,大花只印製20萬張,小花則有200萬張,因此大花市場價值又高出小花許多。至於兩款鈔券為何停止發行,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舊時鈔券的價值,流通數量是重要因素之一,早年有僅供金門、馬祖、大陳使用的專用貨幣,鈔券背後會註明「金門」、「馬祖」,也因為物稀為「貴」,一張民國40年發行的金門專用壹圓券,市場賣價大約在30多萬元。
孔太太郵幣社老闆汪葛蘭表示,來店內交易的以熟客居多,其他散客有些則是因幫長輩整理家務時找出的舊時鈔券,加減拿出來賣掉。素人收藏家劉先生說,自己就是從長輩那裡拿到的收藏錢幣,而培養出了興趣,他說,每個人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些舊時鈔券,趁著過年大掃除,收拾一下抽屜,說不定還可以發筆小財。
從設計角度來看,最早的新台幣都是直版,民國50年5月才出現第一套的橫版新台幣,最小面額是一元;五元券則有紅色及咖啡色兩款,並且第一次出現紫色50元鈔券,最大面額則是100元。
早期發行的鈔券,都有國父孫中山的頭像,直到民國71年發行的500元券,開始有先總統蔣中正頭像,再到民國88年的1000元券,出現不以政治人物為主角,「四個小朋友」也成為1000元券的代名詞。
汪葛蘭表示,舊時鈔券價格高低的影響因素,包括時間久遠度、發行量多寡等等,但保存良好與否才是真正關鍵,有摺痕、汙漬,甚至有一點點放在皮夾的彎度,都會減損鈔券的市場價值。她笑說,錢跟人一樣,要保持乾淨整潔,更能顯得出價值。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