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寫書/「夢回興凱湖」
作者:郭永星
悉知《夢回興凱湖》新書在今天出版,十分高興,感謝《世界日報》《大家來寫書》編輯部的鼎力相助和支持,感謝何羽君和許文道戰友的精心策劃及編撰工作,使《夢回興凱湖》一書得以順利出版。
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上山下鄉」運動,使我們在興凱湖相識,並在那裏生活工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又各自返城,回到自己的家鄉,開始了新的生活。我們這一代,經歷的事情,走過的路,似乎要比現在的常人更加崎嶇和更加複雜一些,遇到的困難和煩惱事情似乎也更多一些,好在我們有過那段興凱湖的生活經歷,已經養成了堅韌不拔和不畏困難的精神及毅力,使之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如今,我們都已退休,亦步入耄耋之年,享受著兒孫繞膝,頤養天年的幸福生活。
閒暇之餘,我會常常一個人坐在那裏「發呆」,會想著這一生所走過的路和做過的事,雖然許多事都已淡忘了,然而唯獨在興凱湖的這段經歷,卻記憶猶新,歷歷在目,不能釋懷,想著曾經一起「屯墾戍邊」的戰友,想著我們一起春播秋收的繁忙場景,想著奔騰不息,浩瀚無垠,美麗的興凱湖……。
值時至此,再次謝謝《世界日報》的《大家來寫書》編輯部,謝謝何羽君和許文道老戰友,謝謝你們的辛勤付出和熱情支持,願《世界日報》越辦越好,願世界和平,國家繁榮昌盛,蒼生皆安。
作者:何羽君
「夢回興凱湖」這本書有點與眾不同,這是一本15位作者的集體回憶錄。說起這15個人,就不得不提及半個世紀前在中國大陸的那場長達十年的動亂。正是那場動亂讓全國超過1700萬的年輕人沒完成學業,卻被冠以「知識青年」的頭銜發配到偏遠落後的農村,美其名曰「接受再教育」。
這15個人都被分配到位於中俄邊境的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43團24連(即現在的興凱湖農場),成了兵團戰士。直到文革結束了,大家才返回各自的家鄉,開始新的生活。2019年一位北京知青慷慨解囊,幫許多人實現了再探興凱湖的願望。140多人從全國各地乃至海外趕回興凱湖重逢。聚會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這次時隔50年的再聚首讓很多人激動、興奮、感慨。人們不禁拿起筆來,寫下當年生活與勞動。本書的作者們當年只有十五、六歲,從城市來到偏遠的農村,他們曾分別幹過種田,打魚,趕馬車,開拖拉機,放羊,餵豬,等等。這些雖然只是個人生活記錄,卻是真實的歷史見證。羅宜君先生在前言中說:「我們追憶這段時光,不是懷念它的美好,而是祭拜我們青春的光芒。」一語中的。
本書原想在大陸出版,但困難重重。此時世界日報挺身而出,將本書付梓。我謹在此替所有的作者向世界日報的全體人員深深鞠躬,表達我們誠摯的謝意。謝謝大家!
作者:田吉星
56年了,歲月悠悠,時光荏苒。當年我們懷抱夢想,熱血沸騰的知青,跨越了半世紀的漫長時光。回首往昔,我們的青春歲月充滿了艱辛與歡樂,汗水、淚水交織成為一幅難忘的畫卷。
我們曾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揮灑汗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屯墾戍邊的重擔。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