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寫書/「富春江江畔人家」
美麗的富春江孕育了我們的祖輩和父輩。祖父袁明選是杭州市桐廬縣西塢里村種稻米農民,貧窮又幸運,40歲與18歲黃花閨女結婚。母親是童養媳,父母親的聰明智商、善良的心和行為、長壽基因遺傳給我們七位兄弟姊妹。20世紀20年代的孩提活到21世紀20年代,跨度100年左右。父母親精心專注於子女求知、培養我們大學畢業,分別當了醫生、知名教授,及重慶南岸區商業經理、水利和地質專家等,七位兄弟姊妹盡心盡力貢獻。
95歲的我,從醫1955~2023年,作為北京同仁醫院消化科、糖尿病科、微循環科的科主任,曾經把很多醫學上的創新到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美國等國際會議報告。尤其在搶救領域,對醫學上定為死亡的人,盡心盡力搶救到成活,實屬罕見!例如:被倒塌牆體壓埋36分鐘的人(醫學上能救活的界限,最多是30分鐘),被我救活了,創造了搶救生命的奇蹟。在延安河邊被冰凍而死的女青年,我搶救守候48小時,用棉被毛放在鼻孔邊觀察,看到棉花毛有微微擺動,開始有了微弱呼吸,她能活了!1966年7月,同仁醫院急診室,送來一位男病人,血壓測不出,僅有微弱呼吸,是宣布「沒希望了!還是積極搶救?毫無疑問,我選擇了千方百計搶救!」經過人工呼吸、體外心臟按壓48小時後,病人在藥物支持下,心跳、呼吸持續正常,一周後,一個被認為死亡無疑的男青年,竟然救活了! 1月後出院了!以往對休克搶救,用收縮血管的藥,使中等血管收縮而對內臟供血的末稍血管則收縮,導致雖有血壓,但因內臟缺血而死於心、腎、肺功能衰竭而死亡。我們採用改善微循環兼顧維持血壓的藥物,如阿托平、多巴胺等藥,創造了搶救休克的新方法,此事驚動了全院和當時北京市。創造了當時搶救休克的新療法,讓休克搶救不斷創造奇蹟,從而開啟了中國醫界救治休克病人的新篇章。因為是搶救重症病人的創新之舉,以致文革時期, 誤冠以「殺人劊子手的美名而挨批鬥」。20多年後,被救活的病人,陸續來看望我,送來「遲到的真愛」,以表達獲得生命的真情,使暮年醫生的我為生命做了點事的欣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