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顧腦 專家教你延緩認知功能障礙惡化的9大秘訣
![台大「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13日於北市228公園舉辦「協力顧腦.勇敢向前行」戶外活動,在運動教練帶領下,數十名病友做著顧腦運動,訓練協調性,只要每天練習,就可讓肢體更協調。(記者李樹人/攝影)](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4/04/14/29442198.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在運動教練帶領下,數十名巴金森病患者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露天音樂台廣場擺動四肢,踩著步伐,做著國民健康操。雖然動作不整齊,但在許多家屬眼中,這已是一大進步,從原本呆坐家中,不想外出,到走至戶外,與病友們一起互動,個性開朗許多。
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日」,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於4月13日舉辦「協力顧腦.勇敢向前行」戶外活動,邀請「台灣健康運動生理協會」訓練團隊帶領病友們練習顧腦運動,從遊戲中訓練協調性及敏捷力,提升認知功能,讓肢體更協調。
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疾病中心主任吳瑞美表示,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漸進式神經退化疾病,最明顯症狀為動作障礙,表現症狀以顫抖、肌肉關節僵硬、行動遲緩為主,但與老人肢體退化現象極為相似,因此,早期很難於早期被確診。
巴金森病典型動作障礙,表現如下:
1.靜態性顫抖:發生在單側肢體,手指有數錢的動作。
2.肢體僵硬:全身肌肉僵硬,活動困難,手腳愈來愈不靈活。
3.動作緩慢:一開始動作變慢,走路步伐變小,減少眨眼,表情僵硬。
4.步態不穩:頭頸雙肩向前彎曲,重心不穩,易跌倒和受傷。
至於非動作性症狀,則有失眠、憂鬱、便祕、尿失禁等。
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巴金森病的致病根源在腦部,多巴胺分泌不足,除了肢體障礙,患者還可能伴隨著認知功能退化,包括,注意力降低、執行力變差、知覺變差(方向感不好)等三大症狀,影響病友學習、工作表現以及生活品質。
如何延緩認知功能障礙惡化速度?甄瑞興提出9大建議:
1.多動腦
2.多運動
3.睡眠充足
4.減少壓力
5.控制情緒
6.控制三高疾病
7.不抽菸
8.適量飲用紅酒
9.增加社區網絡、互動
甄瑞興提醒,巴金森病友應該規則用藥、養成運動習慣,每天30分鐘,一周至少150分鐘,如能藉由訓練及活動「顧腦、健腦」,就能有效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在「協力顧腦.勇敢向前行」活動現場中,「台灣健康運動生理協會」訓練團隊帶領病友們一起做國民健康操,盡管有時落拍,動作慢一點,但病友們均認真地跟教練一起做著簡單體操。台大巴金森中心物理治療師黃正雅則帶著病友們做健腦遊戲,原地踏步走,一邊走一邊喊數,每次喊到5的倍數時,就用力拍手。
甄瑞興指出,原地踏步走、配合拍手,將運動與認知學習結合在一起,只要每天練習,就可提升注意力、專助力,有些喘又不會太喘,則可促進腦血管血液循環。
在治療上,吳瑞美表示,去年健保給付了3款巴金森病用藥,造福眾多病友,其中長效劑型左旋多巴藥物可以延長藥物作用時間,讓病人不致突然「停電」,整個人僵硬。患者只要規律用藥,就能穩定空致病情,有機會重返職場。
吳瑞美說,巴金森病是一種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不少病友為此鬱鬱寡歡,心情低落,甚至出現憂鬱傾向。鼓勵病友們走至戶外,多多參加活動,與病友溝通互動,相信可以提升自信,不再整天窩在家裡,怨天尤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