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常有悶痛 青壯男子竟罹罕見「十二指腸壺腹癌」
台灣苗栗一名41歲青壯男子日前因腹部常有悶痛情形,到衛福部苗栗醫院腸胃肝膽科就醫並經安排做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乳頭處有腫瘤,經做內視鏡膽胰攝影檢查(ERCP)並切片,病理報告確診為早期壺腹癌,相當罕見。
部苗外科醫師陳雁捷指出,「十二指腸壺腹癌」是一種罕見的消化道癌症,主要發生在胰管和膽管交匯處的壺腹。他說,壺腹癌是相對少見的癌症,發生機率低,初期無明顯症狀,隨著腫瘤成長後較有可能出現明顯的症狀進而被診斷,那時分期往往已接近晚期。
陳醫師說明,壺腹是人體器官中非常小的構造,且位置很難被發現,初期症狀與一般腸胃不適很類似,所以常被忽略,例如:肚子漲、上腹或右上腹處悶痛、噁心嘔吐、腹瀉、胃口差、體重減輕或是尿液變紅茶色。當腫瘤逐漸變大塞住胰液和膽汁出口,就會出現黃疸,大約七成患者都曾出現黃疸症狀。
隨著病程進展,可能會有灰白色糞便、胰臟發炎、疼痛加重輻射到背部等症狀,甚至侵犯到十二指腸附近腸壁,造成腸胃道出血情形。
他說,目前壺腹癌有效根治的方式仍是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手術病人需符合兩項開刀條件,其一為腫瘤仍侷限於原發處尚未轉移至遠端器官,其二為腫瘤並未造成周圍重要血管嚴重侵犯(上腸繫膜動靜脈),成功接受手術的病人長期存活率相對較高。如果評估不適合手術的病人,可用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但目前對於提升存活率仍是有限。
陳雁捷醫師提醒民眾可以每隔幾年固定接受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如有發現膽管變粗,可進一步安排內視鏡膽胰攝影檢查或核磁共振檢查,及早在無症狀出現時發現腫瘤,盡早摘除,以期達到最好治療效果。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