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直擊/中國走線人被關荒漠拘留營 生存臨嚴峻挑戰
![大量走線人等待非盈利組織的救濟。(記者陳開/攝影)](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3/12/18/4/2835674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持續數月有餘的美墨邊境危機,至今仍無緩解跡象。大量走線人闖關,令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拘留中心人滿為患,不得不在邊境的荒野中,設置臨時拘留點。然而營內物資貧乏,讓走線人的生存面臨挑戰;有中國走線人受傷多日無人照顧,還有人病亡。
(影音來源:記者陳開、趙健、劉子為)
12月的聖地牙哥(San Diego)寒風凜冽,邊境的荒漠地區,更是如此。荒郊小鎮Jacumba Hot Spring,位於聖地牙哥東南約80哩,靠近美墨邊境墻,是走線人闖關的熱門地點之一。當地居民Samuel Schultz與非盈利組織合作,每天帶領志願者為走線人提供人道主義救助。他表示,最近幾個月,每天都有約350到500名走線人在此闖關,他目測其中近半是華人。
無標誌建築 僅能衛星定位
為方便管理數量龐大的走線人,CBP在邊境荒漠中設置多個臨時拘留營。Samuel Schultz說,具體的拘留營數目,CBP沒有公布。目前志願者團體找到的有三個,附近均沒有標誌性建築,只能通過衛星地圖定位。志願者通常用「Moon」、「177」及「Willow」稱呼三個營地,其中「177」營地規模最大,經常有上百名走線人拘留在此。
「CBP拒絕稱呼這些臨時營地是拘留營,並稱走線人可以自由離開。」Samuel Schultz表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些走線人進入營地後,會被戴上腕帶,除CBP的車輛外,其他車輛根本不能將他們運走。「如果這不是拘留,那什麼是拘留?」
三個臨時營地通向外界的道路,都只有一條碎石子路,路口按放「限制區域」的路牌,指出只有授權車輛才可進入。世報記者跟隨志願者車輛,才得以找到並進入這些營地。營區中,隨處可見荷槍實彈的CBP警員巡邏,面對記者的採訪問題,一概以無可奉告回覆。
露天營地環境糟 難擋嚴寒
Samuel Schultz說,營地完全露天,環境非常糟糕;當地入夜後氣溫通常會降至冰點,且伴隨凜冽大風。CBP不僅沒有準備任何遮風擋雨的措施,甚至基本的飲用水與食物都不足;現在營地內的帳篷,取暖用的烤火坑與木材,都是志願者捐贈並一點點協助搭建起來的。營地早期,就只有照明設施與移動廁所,甚至沒有垃圾桶,導致衛生條件糟糕,垃圾遍地。
考量現在還沒有到深冬,氣溫仍會持續降低。Samuel Schultz認為,將來走線人的生活環境,會更加糟糕。「營地內帳篷數量不夠,許多走線人都是三、四人擠一個帳篷,還有很多人只能露天過夜,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本就難以抵禦嚴寒,氣溫繼續下降,後果不堪設想」。
急診室醫師鄭向婷(Theresa Cheng),近期一直在當志願者幫助營內的走線人。她表示,營地衛生條件不佳,她十分擔憂流感等疾病。「在營內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一旦疫病蔓延,後果不堪設想。」鄭向婷說,此前已有至少兩名走線人,因為沒有得到即時救治,病死營中。
中國人語言不通 求助無門
除缺醫少藥外,當地沒有會說中文的志願者也是很大問題。鄭向婷表示,中國走線人數量很多,他們絕大多數不會英文。曾有一名中國走線人,腿部受傷躺在帳篷內無人問津,好在她即時發現,並將他送急診。鄭向婷還發現,需要立刻獲得醫師關注的中國走線人其實不少,但很多受語言影響,求助無門。
因為營內資源有限,生存條件糟糕,還出現殘酷的「叢林法則」現象。有中國走線人說,自己活下來最重要,肯定要找青壯年「抱團取暖」,哪有閒工夫去管「老弱病殘」。受傷沒人管,同胞也不幫忙的冷漠現象,其實很多。
對於營地環境嚴苛的詢問,CBP發言人通過郵件表示,會在法律允許範圍內,與多機構合作,為走線人提供物資上的幫助。不過Samuel Schultz則表示,從最近幾個月的經驗看,CBP似乎沒有尋求合作的跡象,他們根本沒有做好如何管理如此龐大數量走線人的準備。
營地中的食物、水等基本生存資源,絕大多數都是非盈利組織提供。在約一個月前,營地90%的飲用水與幾乎100%的食物,都靠志願者每日搬運。CBP基本就是把人集中在這裡,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影音來源:記者陳開、趙健、劉子為)
延伸閱讀: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