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漲、治安差…華裔餐飲陷困境 科技創新找活路
面對成本漲、人力缺等多重挑戰,南加州華人餐飲業者竭力應對,有業者善用科技工具提升營收15%,也有經營20年的老店因成本增重、治安拖累被迫熄燈。業界建議,餐飲業必須與時俱進,突破傳統經營思維才能生存。
南巴沙迪那一家中餐館負責人劉心潔表示,該店去年投資升級POS系統,每月支出表面上增加100元,但一年下來不僅節省一名人力成本,營收更成長15%。新系統提供即時營運數據分析,讓她只需通過手機就能掌握每天營業情況,連個別餐點的銷售情況都一目了然。
劉心潔觀察到,許多傳統餐廳老闆不敢投資設備升級,依舊使用人工開單和手寫計算,耗費了更多時間和金錢。她以去年聖誕節前夕為例,當天營業額數千元,隔天更突破萬元,若依舊採用手寫作業,不只疲於奔命,更容易出錯。她解釋,科技設備是一次性投資,卻能帶來長期效益。一百卷收據紙才119.99元就可使用很長時間,而系統帶來的效率提升、降低人為失誤的效益更是無可估量。
在菜單設計方面,該店突破僅鎖定主流市場的傳統思維,轉型提供中西合璧選擇。她透露,部分新增菜色的月營收從百元起步,經過一年耕耘後成長至千元。她強調,關鍵在於給予市場足夠的適應期,而非嘗試一兩天就放棄。
劉心潔也嘗試挑戰原有經營模式。她回憶,初期事事聽從大廚建議,後來發現創新的重要性。以新增的星洲炒米粉為例,儘管很多人認為不適合洋人口味,但經過持續推廣後,反應相當正面。
面對通貨膨脹,供應鏈成本控制更顯重要。劉心潔以飲料採購為例,同樣一箱35瓶裝汽水,在Costco售價僅18.99元,但大盤商卻要價24元。許多餐廳老闆習慣向單一供應商採購所有物品,反而容易受制於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