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中心不發錢的反成另類 紐約州府遭批監管失職
![陳倩雯表示,州府應該認真對護理中心以及保險公司共同進行調查,否則大量醫療資金就會被浪費。(本報檔案照)](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3/08/22/24341788.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紐約市部分華裔成人日間護理中心發放回扣,幾乎成了老人和業者的默契,而堅持不發放回扣的業者反倒被邊緣化;業者表示,問題在於護理中心行業准入門檻太低,前市議員陳倩雯則批評州府監管失職。
多名從業多年的資深業者表示,大約12到13年前,全紐約市的護理中心比較少也比較正規,而「發錢」的苗頭似乎始於2013至2015年。「一開始是小禮品,後來就成了發錢,最後金額越來越大,其中發到破產的都有幾家」;這個現象在2018、2019年愈演愈烈,「一開始是發錢的中心寥寥幾家,後來反過來,成了不發錢的是另類」。
這些業者認為,根源之一是門檻太低,因為護理中心不需要任何類型的執照,幾乎只要申請一個場地就可以辦,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搖錢樹,「有的護理中心只有兩三千呎,但是登記在冊的老人居然有兩三百人,怎麼站得下?」因此,他們希望政府提高護理中心營業的門檻,「至少需要一個執照,並且加強監督」。
➤➤➤沒活動、早餐僅白粥…紐約法拉盛成人護理中心 恐涉白卡詐欺
作為曾在2015年,要求所有成人護理中心到紐約市老人局註冊登記的前市議員陳倩雯,批評州府在監督板塊上的缺失,表示2015年市議會通過的法案是無奈之舉,「其實我很沮喪,我不得不通過市議會立法來規範護理中心,但說到底是州府的責任」。
目前,市老人局能做到的,僅僅是針對成人日間護理中心的參加者能起到監督作用,要求登記也是為了確保參與者接受的計畫和服務符合州法律和標準。
陳倩雯批評,現在州政府正在做的,卻是使開設護理中心非常容易,「只要招募有醫療補助資格的人就可以」。
福壽老人中心主任鄭石則說,護理中心只需老人簽字,無論有沒有提供服務,都可從老人白卡所綁定的保險公司領取補助。他補充,政府希望保險公司可負責調查的工作,但是保險公司卻沒有這樣的動機,「他們也希望更多客戶」。
一位醫療保險相關從業者則表示,醫療保險公司沒有執法權,一旦發現作假,保險公司能做的只是終止和護理中心的合作,「我們的客戶就不能去這些護理中心」。而如何發現作假也是個問題,「如果你不在這個中心接受服務,就沒有證據,但是你又沒有執法權,不能直接調查」。他指出,很多保險公司也沒有這樣的人力和物力來支持這樣的工作。
針對亂象,州眾議員金兌錫近日在全市向護理中心業者召開圓桌會議打擊白卡欺詐和其他非法行為。陳倩雯表示很有教育意義,但更重要的是,州府應該對護理中心以及保險公司共同進行調查,否則大量醫療資金就會被浪費。
2015年的法案中,還提及設立了督察員職位,即在各個中心張貼督察員的聯絡電話,處理所有相關投訴並匯報市府老人局。陳倩雯說,老人投訴是監管前提。不過業者表示,「不過是個裝飾,没人打的」。
金兌錫會議上的相關行業負責人稱,如果不整治,整個護理中心行業都可能會被取消。陳倩雯表示,這種一禁到底的做法雖然「一勞永逸」,但非常不明智,因為還有人需要服務,「應該做的是調查和監督」。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