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的健怡可樂按鈕回來了 比他早一步重返白宮

401(k)與IRA結合運用 金融大師點明好處與陷阱

娛樂/馬丁史柯西斯批判不減 「花月殺手」依然犀利

電影「花月殺手」中,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右)在勞勃狄尼洛(左)的控制與良心不安中天人交戰。(取材自IMDb)
電影「花月殺手」中,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右)在勞勃狄尼洛(左)的控制與良心不安中天人交戰。(取材自IMDb)

81歲好萊塢名導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新作「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上映後,在IMDb獲8.2高分,在電影評比網站爛番茄也有92%的新鮮度,雖然他早前在媒體前哀嘆「留給我講故事的時間不多了」,但新作交出的極佳口碑證明「老馬」依然寶刀未老。

在某種層面上來說,馬丁史柯西斯其人和他的電影都算是60年前那場轟轟烈烈、誕生一眾電影大師的「新好萊塢電影」時期的「遺產」 。在現今導演話語權幾乎不存的好萊塢,一身「獨立藝人」傲骨的馬丁史柯西斯,如一尊在洶湧海波中遺世獨立的碣石。

小人物演出大時代

馬丁史柯西斯的電影常給人一種時代史詩般的宏大感,同樣體現在了他的這部「花月殺手」之中。在他的作品裡,雖然都從單一人物的生存環境和情感世界落筆,但隨著人物行動的展開,他總能將一整個時代都鋪陳在觀眾面前。

例如1976年讓他拿到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的「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又譯「出租車司機」),藉著男主角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失意到瘋狂,但最終成為「英雄」的年輕司機角色的刻畫,呈現出在政治和媒體統治下荒誕的美國;在「愛爾蘭人」(The Irishman,2019)中,年近80而隨心所欲的馬丁史柯西斯徹底放飛自我,用209分鐘的長度,拍出了一部移民、黑幫、政客和大公司串聯於一處的血腥美國史。

馬丁史柯西斯1976年作品「計程車司機」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並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
馬丁史柯西斯1976年作品「計程車司機」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並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取材自IMDb)

因此,如果不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很難看懂馬丁史柯西斯的電影到底想要講些什麼,而對於像「花月殺手」這樣一部改編自非虛構文學作品的電影來說,這一點特別重要。

馬丁史柯西斯這次罕見的在全片開頭就用大量類似「新聞默片」的快速剪輯,交代該片的時代背景:隨著原住民聚居地發現油礦,美洲原住民的一支——奧塞奇族人(Osage Nation)突然成為了巨富,族人都能按照「人頭權」,來獲得油礦的收益。伴隨著財富而來的,還有充滿種族歧視色彩的「奧塞奇監護人計畫」和震驚了整個美國的「奧塞奇族印第安人謀殺案」(Osage Indian murders)。

「花月殺手」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花月殺手」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花月殺手」劇情主線聚焦在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飾演的厄尼斯特(Ernest Burkhart),如何在他的叔叔威廉哈爾(勞勃狄尼洛飾)、一位在當地頗有影響力的農場主的安排下,與莉莉葛萊史東(Lily Gladstone)飾演的奧塞奇女人莫莉(Mollie)結婚,透過下毒謀殺妻子來獲得其「人頭權」的故事。而莫莉並不是這群「花月殺手」的第一個目標,在她之前,她的三個姊妹都先後喪命。

沒有在電影中說明的「奧塞奇監護人計畫」,正是導致慘案的主要原因。192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所有奧塞奇人都通過「能力」測試,看看他們是否能夠管理自己的財務。最後結果可想而知,幾乎所有純血統的奧塞奇人都自動被視為「無能」,並指派一名白人財產監護人。

在了解此背景之後,才能更好的看懂這部影片中略顯畸形的人物關係:為什麼明明是土地的實際擁有者,奧塞奇農場主亨利(Henry Roan)卻對威廉哈爾言聽計從,為什麼奧塞奇家族裡的四個女兒,都要嫁給白人。

片中,主角厄尼斯特和妻子之間的經濟地位十分懸殊,窮小子和富家女的愛情故事可能更符合觀眾的浪漫想像,但恐怕厄尼斯特的白人財產監護人身分,才是這個美國恐怖故事的答案。

「黑色風格」內斂又閃耀

當談到馬丁史柯西斯的時候,被提起最多的就是他電影中的「黑色」標籤。在新好萊塢時期,這種揭露社會不公、制度腐敗與人性暗面的「黑色電影」幾乎成為了一種創作風潮,然而當「新好萊塢電影」偃旗息鼓之後,馬丁史柯西斯成了為數不多依然堅持著對時代和社會制度進行批判的好萊塢導演。

相較於「計程車司機」、「蠻牛」(Raging Bull,1981,又譯「憤怒的公牛」)說的是小人物的悲劇史詩,馬丁史柯西斯創作後期,逐漸將矛頭對準美國社會的運作制度和權力機制,不管是「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或是「愛爾蘭人」,他的電影「黑色」愈發內斂,但卻更震撼人心。

描述美國黑幫黑暗面的「愛爾蘭人」,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最...
描述美國黑幫黑暗面的「愛爾蘭人」,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10項提名。(取材自IMDb)

而「花月殺手」同樣也是一部黑色的美國史詩,不僅揭露了當年美國白人對印地安原住民人格、財產、文化的多重侵害,更讓觀眾看見,在此社會制度下,一個原本純良的普通白人,如何一步步走向墮落和毀滅。

在「花月殺手」中,馬丁史柯西斯對原著小說最大的改編,體現在敘事視角的轉變上:在大衛格雷恩(David Grann)的原著中,整個故事的風格類似於懸疑偵探故事。而在電影中,馬丁史柯西斯撥開了故事上的迷霧,直接以加害者——李奧納多飾演的厄尼斯特視角和行動進行敘事,直接放棄了原著自帶的偵探片類型。

捨懸疑 聚焦主角煎熬

那麼,此時故事的張力,就藏在主角厄尼斯特身上。不管是在李奧納多的演員生涯裡,或是在馬丁史柯西斯過往的電影中,都很難找到像厄尼斯特那樣「軟弱」且「普通」的角色:給妻子下藥時他不忍心下辣手,聽到調查局來了立刻就被嚇得屁滾尿流,毫無殺手本色。其實說到底,他不過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起初厄尼斯特不過是想投靠自己的叔叔討一份工作,但在巨大的金錢誘惑和家族意志的壓力下,他終於半推半就的成了一個殺妻謀財的「花月殺手」。三個多小時的電影裡,他一直在「謀殺者」、「愛人」、「父親」等不同身分裡四處打轉,身為人的良知,對妻子的愛,對夭折孩子的愧疚,都日夜煎熬著他。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左起)、馬丁史柯西斯、勞勃狄尼洛與卡拉梅耶斯一起出席「花月殺手...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左起)、馬丁史柯西斯、勞勃狄尼洛與卡拉梅耶斯一起出席「花月殺手」坎城影展首映會。(取材自IMDb)

在厄尼斯特一角身上,觀眾能看見人性在時代洪流之中難以自抑的墮落與瘋狂,但同樣能看見人身上如風中燭火一般搖曳的人性之光。很多人都把這部「花月殺手」視為一部像「愛爾蘭人」一樣的江湖黑幫片,但它更像「華爾街之狼」,同樣講述一個人是如何在時代洪流和金錢的腐蝕下,變得墮落且瘋狂的。

不同的是,「華爾街之狼」中的主角選擇死不悔改的瘋狂到底,而「花月殺手」中厄尼斯特最終選擇擁抱了自己的最後一絲人性。臨到暮年,馬丁史柯西斯似乎變得更加溫和,他開始相信,身為人,我們能夠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中實現自我拯救。

(取材自鳳凰網)

好萊塢 華爾街 原住民

上一則

人與書/「小荳荳2」 黑柳徹子為烏童書寫希望

下一則

移民專頁/入籍申請 通常需要7到9個月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