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百科/華人移民 理財易陷7迷思
![全美Top 100頂級財務顧問的蕭朱玲歸納分享了一些華人父母在進行理財規畫時容易陷入的迷思。(蕭朱玲提供)](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4/01/14/28731855.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眾所周知,華人愛理財也善於理財,第一代移民的華人經過艱苦打拚,更加重視保護資產。連續三年入選富比世全美Top 100頂級財務顧問的蕭朱玲(Julia Hsiao),歸納分享第一代華人移民在進行理財規畫時容易陷入的七點迷思,希望幫助他們更好地積累和傳承財富。
1.對自己過於節儉
雖然生活節儉是華人文化的傳統美德,但父母在把財產傳承給子女前,首先要確保晚年生活不會成為子女負擔。華人父母應提前規畫人生的最後階段,為健康和幸福支付必要的費用,如請人照顧或購買長期照顧保險等。
2.年長後回台灣養老
許多台灣第一代移民想在年長後,回台灣養老,僱用長照。乍看之下,健康保險、人工成本這些費用在台灣確實更便宜一些,但這樣的操作可能並不適合高齡長者。
人一旦超過85歲,除身體會面臨風險,精神方面也可能存在問題,這就需要家人即時與醫師聯絡,溝通治療、復健方案等。如果跟子女相隔萬里,在遇到這些問題就很難處理。
3.投資理財方向搖擺不定
許多華人父母在做理財規畫時,常受到時下資訊或是親朋好友影響,不停改變心意,這樣既浪費時間又不便安排投資,到頭來資產還是在「原地踏步」。
4.不更新財務策略
定期審視財務策略非常重要。人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和變化:生病、提前退休,也可能突然發財,甚至稅法作出重大修改,應該隨時調整理財策略,以達到更好效果。
5.只有一個理財規畫方案
一些華人父母可能過於專注研究如何積累財富,忽略為意外情況設立方案(What if plan),如果意外發生,如何保護家人是投資理財首先需要考慮的方案。在確定這個方案後,再考慮如何累積財富。
6.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無論投資環境如何變化,都應確保搭建一個「理財金字塔」。在金字塔底部部署「防禦型」資產,在金字塔頂層搭建少量「進攻型」資產,這樣的理財策略才可以長期穩健獲利,「退可守進可攻很重要」,切忌任何「一夜致富」的想法。
7.過晚開始理財規畫
有些華人父母認為積累的財富不多、孩子還小,不著急進行財務規畫。但如果提早準備,隨著時間推移,資產積累的速度會增加,從而更早實現財務目標。而且,盡早開始理財規畫,有助於緩解財務風險。
FB留言